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震后医疗救援,94岁老人和16岁学子都说“好”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1-09-18 】 关闭

logo

    “9·16”泸县6.0级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迅速展开。截至9月17日17时,泸县人民医院接收住院伤员36人。在这里,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专家组驻地参与伤员救治工作,一幕一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一个暖心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地震伤员战胜灾情。
    94岁老人脑部受伤
    医院开“绿灯”为其配2名护工
    “治疗后,现在感觉舒服多了,没那么痛了,医生们很关心我。”9月17日上午,94岁的胡绍钦满脸洋溢着笑容,跟泸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兼运营管理部主任杨竹说着自己的身体状况。

    胡绍钦是此次“9·16”泸县地震中,年龄最大的伤员。据老人的儿子胡燕介绍,父亲是泸县跃进桥街道的居民,由于年事已高,平时住在泸县老年公寓,由护工照顾起居,“地震后,养老院的人立即给我打了电话,说明了父亲的情况,由于我在泸州,便让养老院的人打120将父亲送到了泸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骨科医院医生陈子锴介绍,老人被送到医院时,右侧头皮被天花板上震落的装饰物划出了3道伤口,急诊医生迅速为其清创,缝合伤口20余针,完成包扎。第一次脑部CT显示,有少量出血,但生命体征平稳。次日再次进行CT检查时,已无大碍,“老人的整体状况良好”。
    由于高龄,医疗救治组高度重视,丝毫不敢马虎。自老人转入诊疗区,泸县人民医院便开启“绿灯”,为其配备了2名护工,精心照护。
    “父亲这两天在医院,精神面貌挺好的,多亏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的救治。”作为退役军人的胡燕看到父亲喜笑颜开,心里的担忧也跟着减少了。“看到救治组专家亲临现场帮助受伤群众,是那么地热情,真的让人很感动。”

    两天的治疗,老人一直处于卧床状态,这让没有基础疾病,平时还喜欢四处走走的胡绍钦有些“躺”不住了,“真想快点出院”。
    不过,陈子锴表示,虽然老人目前身体各方面状态都不错,但仍需进行几日医学观察,再实施下一步的方案。
    高三学子病房学习
    医疗救治专家组助其尽快出院
    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时,在泸县人民医院震后治疗区的病房里,一位高三学子认真收看新闻直播,“这个航天新闻很重要,高考时可能会涉及。”

    今年16岁的小李是泸县九中的一名高三学生,地震发生时,小李在学校宿舍还处于睡梦中,被地震惊醒后,小李和室友迅速向楼下操场上逃离。不幸的是,下楼的过程中,小李的左腿扭伤。随即,她被送往泸县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经过检查发现,小李左外踝碎性骨质断裂,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骨碎片稍分离、移位;内踝骨皮质不连续,可见线状透光影,骨碎片未见分离移位;余骨骨质结构完整;关节关系未见异常,关节间隙未见改变,左外踝软组织肿胀。确诊小李为左侧从内外踝骨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

    “每天都看到小姑娘在病房里认真学习,备战高考。”泸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兼运营管理部主任杨竹说,每次查房都被她的精神打动,“真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
    小李的成绩不错,在班里排名前三。尽管父母不在身边,她也很努力,托同学将学习资料送到医院,“爸爸妈妈在广东那边打工,家里有嫂子和弟弟照顾自己,挺好的。现在我不能分心,要为10月份的一场考试做好准备。”
    经过1天的住院观察,小李得知自己的伤势有些严重,可能会面临手术。这让本来乐观的小李多了一分紧张,“我想保守治疗,尽快回到学校学习,不想因为手术延长住院时间。”这个小小的期望引起了医疗救治专家组的重视。
    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专家与小李的主管医生会诊后,最终得出结论:保守治疗!
    “采取保守治疗的话,炎症消了就可出院,估计需要5-7天,出院后石膏固定6周。”小李的主管医生、泸县人民医院外科一病区主治医师邓腾孝介绍。
    得知这一消息,小李紧张的心终于放松了。“医生和护士姐姐都很照顾我,相信等几天我就能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