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健康扶贫(2021年6月归档)

巴中恩阳区以“四个三”落实 “三个一批”救助行动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8-05-23 】 关闭

logo

简 报

第八期(总第五十期)

省卫生计生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8年5月15日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部署和国家健康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我省各市州积极组织开展“三个一批”分类救治行动,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要求,对农村贫困患者开展分类分批救治,成效明显。本期将巴中恩阳区聚焦重点难点、分类分批救治主要做法予以刊登,供各地参考借鉴。

巴中恩阳区以“四个三”落实“三个一批”救助行动

  巴中市恩阳区聚焦重点难点,突出救助救治,在保障政策上下“绣花”功,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一、以“三个一批”为切入点,解决“看不上病”问题

  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费用垫付难、跑路难、报费难问题。

  一是分类实施为大病集中救治提供保障。开展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调查,集中治疗九种重特大疾病,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五种大病由区级医院负责集中住院治疗,其中预后较差、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转回居住地门诊治疗;儿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儿童白血病委托省人民医院定点治疗;其他疾病按照分级诊疗原则逐级转诊,定点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疗扶助和卫生扶贫救助范畴。

  二是灵活随访为慢病签约管理提供便利。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病贫困户逐一建立健康档案。由乡村医生提供上门服务、卫生院医师进行挂联指导、巡回医疗队专家开展定期随访;结合“农民夜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有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扶贫基础全面夯实。

  三是出台制度为重病兜底提供依据。制定出台《巴中市恩阳区医疗救助扶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医疗救助扶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出台《巴中市恩阳区医疗救助扶持“先诊疗后结算”实施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贫困患者在区内医疗机构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治疗,诊疗结束后结清自付费用即可办理出院手续,相关费用由医疗机构垫付并向医保、卫计等部门申请报销,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就医费用垫付难、跑路难、报费难问题。

  二、以“三大基金”为落脚点,解决“看不起病”问题

  坚持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的开发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确保资金来源稳定、可持续,遵循“应助尽助”的原则,对在享受享有现有医疗保障政策之后,仍面临与看病就医直接相关的特殊困难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差别化救助。

  一是落实医保“倾斜支付”。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用个人部分,对在区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医保“倾斜支付”。医疗机构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控制在当次住院总费用5%以内,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

  二是完善医疗扶助机制。制定出台《巴中市恩阳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实施细则》,整合项目资金,建立医疗扶助基金600余万元,用于贫困人口医疗扶助。市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费用经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自付部分按70%比例予以扶助;市外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按50%的比例予以扶助;将慢性门诊特殊疾病从15种扩大到37种,一类慢性特殊疾病治疗费用限额内实行“一站式”结算;二类门诊特殊疾病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报销60%,医疗扶助基金扶助30%,患者自付10%。

  三是建立扶贫救助机制。建立规模为500万元的巴中市恩阳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对贫困人口异地就医经医保报销、医疗扶助和爱心基金救助后自付费用仍超出贫困线的予以救助,对贫困人口门诊治疗未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根据家庭贫困程度和费用高低予以救助,每户每年救助额度500-5000元,降低因病返贫风险。

  三、以“三个提升”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看不好病”问题

  一是应免尽免,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健康服务,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等民生项目实行精准测算、科学指导、定点治疗,确保专项项目全程免费、经济有效。

  二是多渠道引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巴中分院,区人民医院全面激发内生潜力,与省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达成对口帮扶协议;结合巴山新居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整合财政资金2亿元,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32个,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27个,基层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群众受益,社会满意。

  三是双向“对流”,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制定招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划,通过公开考核招聘、双向选择、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措施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三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制定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计划,努力夯实基层网底;以“区域一体化”管理为依托,规范“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乡村医生进退机制,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办法。

  四、以“三项制度”为支撑点,切实解决“软懒散慢”问题

  认真落实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开展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集中解决我省健康扶贫领域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一是杜绝资源浪费,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坚持首诊在基层、重症到医院、康复到社区的原则,建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逐级转诊方可报销医疗费用(危急重症除外),有效控制了“小病大治”的医疗资源浪费现象。要求医疗机构对住院贫困患者必须使用医疗保险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检查检验项目,确保扶助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二是严格考核,强化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健康扶贫工作的行业指导,将健康扶贫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组建专门班子,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明察与暗访等方式,适时督导、检查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将相关单位健康扶贫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强化问责,确保工作推进有力、落地见效。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持公开公示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及时通报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贫困群众心理预期,引导他们全面正确把握政策,科学就医、理性就医,营造理解、支持健康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设立医疗扶贫公示栏,将资金使用情况和贫困人口接受医疗扶助情况分村、乡(镇、社区)、区三级公示,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