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百变华西”让优质资源扩容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2-11-18 】 关闭

logo

在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当前,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步入银发社会,慢性病患者基数庞大。大型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中迎来展现更大作为的时机。

近日,健康报报道团队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调研,通过“三问”打开一扇窗口,详尽了解大医院与“国之大者”的血脉联系,进而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实现路径。

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公立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多条路径探索,带来了“百变华西”形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历经两年多建设,今年9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试运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分店”开到了福建省厦门市,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意味着医疗短板的补齐。

厦门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为528万人,辐射人口约2500万人,但医疗机构总数、床位数、医护人员数量等指标较全国指导指标差距较大,存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岛内、岛外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工作量负荷较高等突出问题。当地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积极投入,努力补齐医疗短板。

“医院除开设口腔中心外,还将开设呼吸胸部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疾病、泌尿疾病、骨关节疾病、妇儿疾病、血液疾病、综合性疾病八大疾病治疗中心。”华西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廖志林介绍,这九大中心是基于厦门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在对厦门市人口数、医疗资源规划及分布、疾病病种分布、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华西各家医院的学科优势,经过精心挑选、充分论证而设立的,“将特色专业学科整合成疾病中心,临床和科研能够实现两手抓”。

进行此番跨越近2000公里的优质医疗资源输出之前,华西医院积累了在四川省内输出资源的成功经验。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介绍,华西医院领办10家医疗机构,辐射四川省6个地市州、4个区县,覆盖2250万人口,累计输出管理人员46人、临床专家122人,创建2家三甲医疗机构、2家三乙医疗机构,5家领办医院在2019—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中实现跨越式提升。

针对这些医院,华西不仅派出管理团队帮助提升医院运营效率,还因地制宜地为医院的学科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谋篇布局。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盘活这些同质化运营的医院,华西早早就建立了内部人才储备池,并大力推进远程医学发展。

“一体化运营管理是华西医院托管医院建设的核心所在,关键是坚持以同质化协同发展作为基本目标,整合共享资源,统筹推进工作。”李正赤说,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华西医院坚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

“华西医疗生态圈”不断扩围

多年来,“华西医疗生态圈”不断扩围。华西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部长廖浩君介绍,自2016年起,华西医院以优质学科资源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级疑难重症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功能,推动联盟学科建设及区域、跨区域临床重点专科群发展,推动专科、专病精细化全程诊疗及分级协作,建立了专科医疗团队同质化培养体系。


目前,华西医院已牵头成立了心血管联盟、卒中联盟、康复联盟、精神卫生联盟、临床营养联盟等42个学科联盟,成员单位达846家,覆盖30个省份。通过医教研三位一体帮扶,实现区域与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学科整体能力提升。
“学科联盟医联体强调共建病种精细化管理机制,以此提升专科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廖浩君举例,2018年6月华西医院消化学科联盟成立,有60余家四川省内外医疗机构加入。联盟遴选专科常见急危重症——上消化道出血,探讨共建多学科协同诊治机制,并侧重临床诊疗路径的标准化建立。项目实施后,患者入院到治疗耗时缩减61.01%,急诊内镜/介入治疗开展占比由1.02%提升至7.33%,相应等待时间缩减48.60%,平均住院日缩减24.05%。
华西医院的合作对象也包括一批位于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医院。2014年,华西医院探索成立华西城市社区联盟。截至2021年,联盟合作单位达111家,覆盖成都各区县以及德阳、宜宾、泸州、乐山等地,形成“N﹢1﹢n”(N个华西临床科室、1个双向转诊平台、n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为转诊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闭环服务。
在这个服务体系内,华西医院的专科医生也融入到家庭医生团队中:一方面,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基层,并按照“华西标准”促进基层医院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另一方面,远程指导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症医学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2020年武汉保卫战中,重症医疗团队全面介入,使患者的整体病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康焰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次重大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都少不了重症医学科的参与。华西医院重症医学学科联盟通过研发应用5G智慧重症临床信息系统,形成辐射12个省份的19个分中心、116家成员单位的架构,面对重大疫情可迅速转换功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国家队”的应有作用。

“抓党建就是抓事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七大区域布局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四川省自然灾害频发,由华西医院承建的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医疗救治中心(四川)可谓身经百战。依托华西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该中心配备信息指挥系统、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院前及院内救治单元、灾害模拟培训场景、救援物资仓储配送系统等。
“在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我们能够代表国家快速反应、实施专业救援,迅速实现应急指挥、批量伤员陆空立体转运、批量严重创伤与多发伤伤员集中收治等功能。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批量中毒事件以及核辐射事件等特殊突发事件应对中,我们也能发挥批量患者集中救治的作用。”李正赤说,华西医院作为卫生健康行业的“国家队”,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事业发展、抓事业发展就是抓党建”理念,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据了解,在华西医院,每位党员都有个“政治生日”,即入党的日期。李正赤介绍,从2020年开始,华西医院党委精准开展教育活动:党员在“政治生日”时,收到一张“政治生日纪念卡”,强化党员政治身份认同;提交一份“政治生日提案”,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党支部其他党员送上一句“政治生日寄语”,鞭策提醒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医院党委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体“政治生日聚慧”,充分听取普通党员对医院党建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由此,引导党员干部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和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李正赤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中,华西医院涌现了一大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医务人员。几个月前,甘孜州泸定县发生地震,华西人又一次无畏奔赴。”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传承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责任担当,将始终体现在华西医院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