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 > 老龄健康 > 健康科普

老年人防贫血,怎么吃很关键!还有几点也要注意→

【发布日期:2024-04-09 】 关闭

人为什么会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又称红细胞比容)减少(男性低于40%,女性低于37%)。贫血只是一种症状,可能是血液病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表现。导致贫血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

营养不良患者体内缺乏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元素,是导致贫血的常见原因。

慢性失血消化道溃疡、肠道肿瘤等疾病患者,长期或大量出血,会导致体内铁元素的丢失,进而引起铁缺乏性贫血。

骨髓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会影响骨髓造血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红细胞的生成受阻或异常增生。

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遗传性疾病,可使红细胞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贫血。

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水平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紊乱;中晚期恶性肿瘤常合并贫血等;还有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亦可能抑制红细胞生成而导致贫血。

常见的贫血类型

缺铁性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铁元素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及红细胞的功能。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患者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红细胞生成受阻或功能异常。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导致骨髓生成的红细胞体积偏大,却不具备正常红细胞的功能,即巨幼细胞。巨幼细胞贫血常见于老年人、素食者,以及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

溶血性贫血由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过早破裂或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速度,进而出现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是成年人的主要造血器官,如果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无法产生足够的红细胞,就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由于患者失血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创伤、手术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胃溃疡、痔疮等)的人。

如何预防贫血

均衡饮食

保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摄入足够量的铁、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

具体来说:

水果、蔬菜、肉类、动物肝脏的叶酸含量较高。

肉类、鸡蛋、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中维生素B12含量较多。

柑橘、柠檬、柚子、猕猴桃、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和芥菜等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

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血、牛肉、鱼等,植物性食物如芝麻、黑木耳、芹菜、菠菜、大豆、谷类等的含铁量高且易被吸收。

补充铁剂

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额外补充铁剂。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老年人应少喝浓茶、咖啡,减少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贫血等血液问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运动等,有助于维持人体良好的血液循环和造血功能。

治疗贫血有方法

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理,以及输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口服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以快速补充铁元素,缓解贫血症状。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纠正贫血。

肾性贫血患者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使用雄激素、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药物治疗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部分有指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及部分重症遗传性贫血患者。该治疗是在患者接受全身照射、大剂量化疗等预处理后,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恢复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

饮食调理

叶酸能够保护人的神经系统,预防贫血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另外,红糖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补血功效。

输血

重度贫血患者可考虑通过输血的方式,迅速提高红细胞数量和携氧能力。但输血并非长久之计,患者仍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要警惕一些在非法渠道销售的“补血”保健品。这些产品往往涉及虚假宣传,甚至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因此,老年人一定要通过医学检查,明确自己是否出现了贫血,当补才补;纠正贫血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通过医学手段或食补解决问题,“补品”只是锦上添花;若要买“补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资质认证的产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健康报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但也尊重原创,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