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总队 > 经验交流

切实履行职责 严格把住传染病传播关口

【发布日期:2021-02-23 】 关闭

新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丁蓉

2018年至2019年为了加强我区的传染病防治监督,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新都区卫计监督执法大队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在全区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以下简称“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现将我们两年的工作情况跟各位介绍和交流:

一、基本情况

新都区现有营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0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32家,疾控中心1家,未定级医疗机构589,无采供血机构。两年来,共对127 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占全区总数的20.1%,其中二级以上8家、疾控中心1家(全覆盖),一级医疗机构32家(全覆盖),未定级医疗机构86 家(完成总量的14.6%),并最终评价出优秀单位17 家,合格单位107家,重点监督单位3 家。

结果显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明显好于一级和未定级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明显好于民营医疗机构,定级的医疗机构明显好于未定级医疗机构。通过两年来的试点推进,我们已初步探索形成并固化出一套融合保障支撑、操作实施、结果运用等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在优化监管资源投放、增强监管针对性实效性,以及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能力和提高防治水平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一定的成效,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得到了较好体现。

二、工作做法

(一)做强保障支撑。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解决“谁领导、谁牵头、谁配合”的问题。第一时间成立局领导挂帅,局机关相关科室、执法大队和区院感质控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都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内容、范围、时限及要求;明确了牵头和协助配合主体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了综合评价评审专家人员名单;明确了2018年、2019年分步实施工作推进任务。二是经费支撑到位,解决“等米下锅、有饭无菜”问题。两年来,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共计配套专项工作经费46.74万元。其中,市级下拨32.54万元,局本级争取区政府配套资金14.2万元,并同步推动区级财政年度传染病监督等抽检经费从19万元上浮到30万元,增幅达57%。通过科学测算、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实现了127家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机构的检测全覆盖。三是技术保障到位,解决“从要做到能做再到会做”的问题。充分发挥区院感质控中心作用,组织专家对照评分表和工作手册根据国家标准就评分细则中发现的问题逐条进行了梳理、商讨和明确,统一评审标准;发挥区疾控中心作用,加强对医院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控制等的专业指导、监管;发挥辖区个体诊所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加强对个体诊所传染病防控宣传、指导;争取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支持,派出专家指导我区开展现场预评。

(二)做细实施过程。

一是全方位动员培训。组织召开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动员培训会,发放《工作手册》、《实施方案》,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对表对标、自查整改要求,对执法大队、区院感质控中心提出加强督导培训、统一标准、严格执法要求;对各单位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做到试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不走过场要求。二是全覆盖抽样检测。选定有资质的三方检测机构,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未定级医疗机构(诊所和村卫生站)按标准要求对相关项目进行监督抽检,既充分掌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院感管理的现状,又为分类监督综合评价最终现场评审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分级分类、集中统一评价。邀请市支队、区院感质控中心的专家和执法大队医疗执法专业人员组成综合评价评审小组,对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含疾控中心)、一级医疗机构和未定级医疗机构,按照不同层级专家队伍组合方式,进行分级分类、集中统一评价。截至2019年底,一级及以上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实施完成,127家已评价医疗机构占全区总量的20.1%,提前一年完成规定进度。

(三)做实结果运用。

一是通过综合评价,我们对17 家优秀单位实行简化、有针对性监管,对107家合格单位实施常规监管,对3 家重点监督单位根据抽检结果和现场评定问题实施了行政处罚,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效益。二是通过卫健局官网,官方微信等平台,对127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类监督综合评价结果主动向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每年度将综合评价结果以卫健局公文下发,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年终绩效挂钩,其中评定为优秀的5家单位获得考核加分,直接增加了年终绩效奖励;15家抽检发现医护人员手消毒不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及时查处并督促整改。

三、工作体会及建议

目前主要收获:一是摸清了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现状,为行政部门更有针对性、精准性开展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控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运转措施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三是统一了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的标准,提升了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系统21名监督执法人员在业务能力水平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四是全区院感、医疗等质控中心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起更直接、更有效的协作配合机制和工作协同路径。

存在突出问题:一是技术操作层面。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中,不同级别类型的医疗卫生机构在个别项目中,具体要求、标准和分值不统一,造成在卫生学统计上难以归口,应用性不强;未定级医疗机构绝大多数都是诊所和村卫生站(室),面积就几十平米,用未定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评价表评定操作性不强,不能明确哪些可以标化,该如何标化。二是经费保障层面。从试点运行看,实施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开展质量如何,经费支撑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目前专项配套经费距离实际工作需要缺口较大,一定程度会影响工作推进进度、质量和效果。

下一步工作建议:一是单独制定小型医疗机构(门诊部、诊所、村站)的综合评价表,不用未定级医疗机构的监督评价表,统一评价标准,便于操作。二是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中,细化明确如何与等级评审、校验、规范化基层医疗机构评审等工作的具体衔接办法,解决基层想做好挂钩又难以找到具体路径的问题。三是建议上级卫健部门主动与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相对充足的经费保障,避免不同区市县在争取配套资金时标准不一致,工作成效出现参差不齐情况。

传染病防控工作事关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强化宗旨意识,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区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防止传染病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做人民群众名副其实的健康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