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32期)“十三五”期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做法(三)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1-01-07 】 关闭

logo

  按: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了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召开发布会,介绍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典型经验做法。现分三期刊发这些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一、四川省     
  四川省聚焦解决群众“病多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的医改路子。    
  (一)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推动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落户川渝,加快建设省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城市大医院“高精尖优”发展,提升县医院“服务主责”和基层“健康守门”能力。全省建成各类医联体779个,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9万个。坚持运用医保支付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全省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42.5%。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深化编制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三级公立医院首次绩效考核位居全国第九、西部前列。南充、成都、自贡三市和新津、石棉两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三)推动全民医保提质增效。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5%以上,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2%。积极推行按病种收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改革试点,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管理改革。大力推进患者异地住院、门诊及购药联网直接结算,医保管理服务更加便利惠民。     
  (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全面实施公立医院药品集中分类采购,药品价格较上一轮采购下降10.6%,全省可节约资金近40亿元。完成抗癌药省级集中专项采购,抗癌药平均降价15.2%。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在全省扩围,首批25种药品平均降幅59%。牵头建立8省(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联动机制。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合理用药模式。     
  (五)加强医药卫生综合监管。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成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全国创新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机制,实行对医疗服务的实时、动态、全程监管,被评为2019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之一。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
  (六)实施健康精准扶贫攻坚。创新开展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建立“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全面消除了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省625万贫困人口实现了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占比降至8.1%,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得到有效遏制。    
   二、陕西省     
  陕西省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突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有力促进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考核奖励进一步强化。将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坚持表彰医改先进市县,近三年,省财政累计拿出近5000万元用于奖励。医改奖励资金采用要素法分配,差额最大达到120万元,对基层导向作用显著。  
  (二)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出台《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及系列配套文件,明确转诊标准和程序,实行不同等级机构差别化报销政策(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90%,二级医院报销比例70%,三级医院报销比例50—55%),67个县实现90%以上患者在县域内就诊。扎实推进24个国家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建设,推广延安医疗集团,石泉、宁强、眉县紧密型医共体经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以夯实分级诊疗基础。     
  (三)公立医院改革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职能,推进对公立医院的外部治理。54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全部建立章程,完成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革。在全省全面实施总药师制度,试点医院处方合格率平均提高5—7个百分点,医疗费用平均下降10%左右,县级综合医院和市级医院药占比分别下降到30%以下和26.7%以下,市、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分别达到55.3%和80.4%。
  (四)“三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按病种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全省81%的二级医院、63%的三级医院开展按病种付费。深化药品供应保障改革,全面执行联盟地区(陕西)药品集中采购25个中选药品价格。深化公立医院价格补偿,自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763项,2018年再次调整91项。2019年底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908项。“十三五”期间,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提高6%。
  (五)健康陕西建设成效显著。纵向抓牢健康陕西行动推进,出台健康陕西行动《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以及《健康陕西行动(2020—2030年)》,绘就健康陕西建设“路线图”和“施工图”。横向抓好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成立8类健康细胞省级指导专家组,2019年建设省级健康细胞示范单位3540个、健康家庭3万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65个、国家卫生乡镇123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三、青海省     
  青海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为目标,深化“三医”联动,推动五项基本医疗制度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加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快形成,全面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在基层探索“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改革。统筹盘活编制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调剂183个事业编制安排到省级公立医院,长期支援青南地区,受援医院门急诊、住院和手术人次较上年分别增加9%、10%、20%,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市(州)、县级公立医院远程诊疗全覆盖,373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偏远地区群众看病远的难题得到明显缓解。     
  (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取消耗材加成,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促进回归公益性。“十三五”期间,全省公立医院支出年均增幅18%,财政补助收入占综合医院、民族医院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6%和35.8%,高于全国10.2%和12.2%的平均水平,化解省级公立医院债务10.3亿元,全省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35.1%,2019年以来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6次共895项,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动态增长机制,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为45.5%,高于全国37.9%的平均水平。     
  (三)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医保省级统筹及商保机构经办。基本医保筹资提高到94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0元,大病医保筹资达到95元,将二级医院医保住院起付线下调至300元,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医用耗材个人自付比例下调5%,血制品、吸氧费下调10%,医保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将90%的医保基金打包给县域医共体,提高县域内就诊率。    
  (四)加大药品耗材供应保障。执行国家第二批32种药品带量采购结果,平均降幅79.5%,对46种药品开展省级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留置针、输液器平均降幅分别达到47%、78.9%、61.6%,节约医保基金10亿元,群众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统一规范全省职工和城乡居民门诊特殊病慢性病病种至26种,提高支付标准,其中4类重大疾病按住院政策报销,不设起付线,年支付标准10万元,增强门诊保障功能。     
  (五)促进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藏医药改革发展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将中藏医定点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允许医联体内调剂使用中藏药制剂,100种藏成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总数达到785种。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健康宁夏”建设为统领,重点围绕五项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十三五”医改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面开展县域综合医改。2019年,在6个县(区)试点综合医改,2020年在22个县(市、区)全部推开。农村以县域为单位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城市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由医共体(医联体)全面承担区域内居民的健康管理,并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控费,形成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同时,将疾控、妇幼、基层等公共卫生机构一并纳入健康总院,实行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县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群众“小病在基层、住院不出县、大病分级转”的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二)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初步实现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减少群众重复检查。组建“智慧互联网医院”,在宁夏注册备案的医生达6.4万多名,面向全国开展服务,其中累计接诊服务宁夏患者2.35万例。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启用电子健康码,推行智能分诊、在线问诊、诊间结算,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初步建成“卫生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等应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三)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人员编制由审批管理转变为总量控制、备案管理,全区公立医院新增备案人员数从改革前1.9万增加到4.2万,极大地缓解了医疗机构人员短缺问题。2019年公立医院同工同酬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以自治区人民医院为例,该医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岗位薪酬制度,职工满意度由改革前的10%提高到86%。     
  (四)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按照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管理“六统一”模式,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制度和经办管理体制,全区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级统筹。     
  (五)做细做实健康扶贫。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支持、精准培养、精准预防、精准救治,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90%以上、全年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同时,在9个贫困县区的全部基层医疗机构安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确保贫困患者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钱看病。                              
  (四川省、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稿)


(转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