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四川省大竹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1-10-08 】 关闭

logo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公立医院长效发展,大竹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办医主责,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县域大病救治能力和健康管理水平,成效显著,202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
  一、强化“三医联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一是聚焦降药价减轻群众负担。全县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累计让利患者1.5亿元。全县53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国家4+7药品集采”,共完成113个品种3批次国家集采药品报量采购,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98%,进一步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配备使用情况开展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并与总额控费密切挂钩。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7:2:1比例进行补偿(即: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70%,政府补助20%,医院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消化10%)。2018年以来,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则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14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32.01%提升至2020年的37.44%,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比例达100%。三是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协商谈判机制,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保总额控费管理。对唇裂修复术等112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积极推进DRG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建立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算为主,日间手术、人头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付费体系。推动医保管理服务便民惠民,大力推进患者异地住院、普通门诊及购药费用联网直接结算。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发展,商业大病保险惠及全县8.7万居民,2020年累计赔付约6.6万人次,赔付金额0.39亿元。
  二、突出“全面发展”,推动公立医院能力提升
  一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投资13.7亿元建设县人民医院北城院区,投资0.9亿元建成县中医院“治未病”综合大楼。积极推进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建成后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将成为连接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枢纽,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投入2.8亿元迁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0所,有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人才专科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引进工程,设立人才引育专项基金,引进学科带头人44人,培育打造名中医30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围绕县内薄弱、急需重点临床专科,主动联系省、市高水平专家进行帮扶指导。目前,全县已建立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5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455项,大部分常见病可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救治。三是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自助机实现挂号、交费、查询、诊间支付、医德医风社会评价、线上传染病咨询等功能,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施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开展便民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特需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三、突出“上下协同”,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一是优化县域医疗资源布局。以方便群众就医需求为目标整合全县医疗资源,组建3个县域医共体,推动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构建“以县带乡、以乡促县、县乡互动、共同发展”的县域医疗卫生体系。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全县乡镇医疗机构配置CT、DR、彩超、救护车等设备,打造良好医疗环境。累计选派200余名县级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蹲点帮扶,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免费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培养全科医师300余名。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07个,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推动医防协同。2020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81.88%、79.26%。三是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全县53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并安排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县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专家号源,优先为基层上转患者安排检查、住院,同时做好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治疗。2020年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2142人次,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医院上转2871人次。四是充分发挥医保引导作用。实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医保报销比达9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最高相差20%,引导群众科学理性就诊。落实差别化起付标准,患者向上转诊需缴纳起付标准差额,向下转诊免收起付标准费用。
  四、突出“激发活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推进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人员结构等重新核定,制定公立医院岗位设置方案。推行岗位聘用制,将人员聘用权力下放到医院,实行全员竞聘、竞争上岗。落实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推动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二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激励评价体系,细化分解医疗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等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对外聘专家、紧缺人才等特殊对象,“一人一策”灵活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低职高聘等多种模式合理定薪,激发医疗卫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医院职工薪酬占比由改革前的27.22%提升至2020年的40.53%。
  2020年,大竹县全县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下降0.55%,全县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提升至97.65%、98.52%,职工满意度提升至92.95%,县域内就诊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职工、居民统筹基金结余率分别为13%、2%,初步实现了“公立医院得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改革目标。


(达州市卫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