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7月,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四川省首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承担成都中心城区医疗保障的核心功能。医院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党建引领带动医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动力,医院荣获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领”字定向,全面加强党委领导
(一)强化党委领导核心地位。院党委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医院统一思想行动的总开关、破解发展难题的总钥匙、守住安全底线的总闸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动力,确立“党建领航、双轮驱动、五大战略、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将党的建设工作写入章程,成立医院发展委员会等21个专家委员会,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二)健全建强党建组织体系。以优化党组织结构为抓手,建成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党组织网络,坚持将支部下沉在科室、设置在专业,把有利于解决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相关的科室整合,将支部建在科室上,建在学科上,为跨学科交流、多学科交叉搭建平台,以“16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的党建网络实现党支部从“有形”向“有效”转变,同时坚持“三个一”(每周一学、每周一会、每周一巡)等工作方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二、“德”字为先,干部人才德才兼备
(一)建强干部人才队伍。在市级医院中率先建立全员竞聘上岗、量化考核的岗位聘用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分级分类干部培训体系,启动“海内外英才招聘”“领军型人才培育”“青年骨干培养”三大项目,现有博士205名、硕士841名,高级职称478名。加强院内人才培养,现在站博士后14人,近3年推选在职培养博士48名、硕士79名。践行柔性引才举措,累计柔性引进特聘教授48名(其中院士3名),进一步夯实了医院发展根基。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发展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入党,2019年以来累计发展党员38名。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党员冲锋在前,奋勇担当,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刘之超、全国优秀带教老师周鸿、四川省先进工作者李国平、四川省抗疫先进个人郭华等一大批模范先锋。
三、“融”字当头,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一)温度文化服务“暖”起来。以“人文医院再出发”活动为抓手,实施“五个多一点”全院全员全面温馨服务,凝练出“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办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温度文化理念,推广应用国际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全面启动无痛医院、老年友好医院建设,创新提供“格桑花”语言翻译志愿者服务,开通夜间(延时)门诊,增设“周末门诊”,开设“麻醉门诊”“胃肠肿瘤联合门诊”等特色门诊,大力推进科普教育,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2024年1-9月,收到感谢信、锦旗、电话表扬1175次、市长热线及信箱表扬5357次,其中市长热线及信箱表扬同比增长98%,医院满意度测评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支部特色品牌“亮”起来。院党委坚持将先进典型培育作为加强医院队伍建设和促进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医院党支部堡垒升级工程,先后打造10余个党建示范品牌,其中“畅想呼吸”品牌,实现全省首个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工作站落户医院;“急救先锋”品牌团队,获得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表彰;“质量为纲”检验党建品牌引领医学检验质量达到国标ISO15189认可,取得“国际通行证”,呼吸内科党支部、心内科党支部相继荣获得四川省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称号。
(三)学科发展速度“提”起来。将支部建在科室上,选优“头雁”,切实破解医院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推动党的建设与医院转型发展同向聚合,相容并进。相继建立心脏中心、呼吸疑难罕见病诊疗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脊柱中心等16个MDT诊疗平台,着力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医疗救治能力,2023年医院CMI值位居全省公立医院第4位。在党建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进程上,心内科、呼吸内科相继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四、“绩”字立标,党建引领成效显著
医院坚持实施“制度治院”战略,持续完善管理政策和制度规范,推动“三个转变”、加快“三个提高”,医疗与运营指标稳步提升。医院先后获得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和谐医院、中国医院质量管理奖卓越奖、四川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