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喻文苏 通讯员袁婧)日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康鹏德团队为一名骨盆几乎被掏空的患者完成骨溶解髋关节术。术后第一天,患者即扶着助行器尝试下地行走;术后第三天,患者顺利出院。
25年前,患者张先生因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当地医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0年前,他开始出现左髋部疼痛伴跛行的症状,左侧臀部出现肿胀与包块。近年来,包块逐渐长大,下肢短缩越来越明显,腹股沟区也逐渐出现包块且包块日益变大。
于是,张先生到华西医院骨科就诊。经初步检查,康鹏德发现张先生的左髋臼假体松动,髋臼及股骨近段骨溶解、骨缺损严重,髋周及髂窝形成巨大炎性假瘤;盆腔CT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髂动静脉与炎性假瘤关系密切,髂血管被炎性假瘤压迫并粘连。
康鹏德团队立即进行病例讨论,并确定了手术方案。手术分两步进行:一是经前方髂腹股沟入路行髂窝炎性假瘤切除,术中为充分暴露、保护盆腔重要血管,邀请血管外科胡瀚魁副主任医师协助;二是经后外侧入路取出原失效的假体,同时清除后方骨溶解病灶。针对髋臼骨缺损严重、目前假体无法重建髋臼且无法被稳定固定的情况,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定制特殊髋臼假体重建髋臼。
手术中,骨科团队仔细游离左侧髂动脉与髂窝炎性假瘤包块的粘连,顺利切除病灶,同时通过外侧入路实现原有假体取出、骨溶解病灶清除及3D打印髋臼假体的精准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