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卫函〔2024〕185号
何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数字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003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高起点规划布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健康四川2030战略》《“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出台《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化集约集成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全省卫生健康工作的“一号工程”,加快推动建设“健康四川数智大脑”,制定五大行动及22项具体任务,加速建设高速泛在、云网融合、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底座”。今年,全省要构建两院(互联网总医院、市互联网分院)、两网(5G远程专网、基层医疗卫生网)、一工程(一云、一网、一平台、一体系、一大脑)信息化架构,省互联网总医院上线运行,市(州)互联网分院建设基本完成。
二是统筹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省公卫大数据中心”和“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项目,年底前建成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构架。2025年底前,以“三大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四大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基础资源数据库)为核心,整合各类业务资源,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各类应用体系、智慧决策等提供支撑。
二、关于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着力推进信息标准规范落地。成立四川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制定《四川省市级平台接入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接入指南》《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批量数据采集中间库标准》《区域影像与医院联网接口规范》《互联互通标准应用指南》《四川省影像检查信息共享调阅数据采集标准》等多个标准规范,发布地方标准21项。
二是着力推进“三医”协同治理工作。率先建立药品、高值耗材、医用设备、二类疫苗、体外试剂“五位一体”集中采购新格局,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门诊费用线上医保支付试点,积极推动互联网诊疗医保支付中心对中心的结算模式,下一步,我委加强与省医保局沟通协调工作,推动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机构、项目扩面上量。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全省6000余家医疗机构、近20万名医务人员及医疗行为动态精准监管。
三、关于强化政策支撑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我委积极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部门,掌握具体支持范围及相关补助标准,积极做好项目储备。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信息化迭代升级实施方案,我委将持续做好相关项目储备和资金支持工作。
二是强化健康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印发《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从标准管理、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规范。建成“湖仓一体”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推动省级健康医疗大数据助力商业保险核保服务数智化转型应用,开展结直肠癌流行病学分析,探索建立专病数据库。
三是强化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建立政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加强与大中型国有企业、科技龙头公司的深度合作,探索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和运营模式,营造数字健康良好发展的生态体系,真正提升数字健康治理水平。
四、关于深化数字认识
一是强化智慧助老服务。开展便利老年人政务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验证、远程操作等暖心政务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相关事项的办理。2023年为老年人办理电子健康卡1519368张,开通电子健康卡便捷添加功能,老年人可凭电子健康卡截图实现挂号、缴费、报告打印等,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二是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统筹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支撑156个县(市、区)、2682家乡镇卫生院、3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医签约、老龄健康等服务。累计开展门诊4.8亿人次,住院2757万人次,管理全员人口信息8414万人、电子健康档案6231万份。同时,依托全省统一的基层管理信息系统,探索信息化建设从“封闭化”到“生态化”的体系创新。目前已接入便民、惠医、辅政、兴业4大类46小类115家生态应用,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四川特色的“基层信息化应用生态圈”。
三是加速拓展智慧服务。建成智慧医院229家,互联网医院408家,创新建成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首批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8家中央在川和省属头部医院。截至目前,累计提供网络咨询823.6万人次,网络复诊633.7万人次,开具电子处方699.7万单。今年,全省要新增互联网医院60家,所有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均要建成智慧医院,各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移动支付等便民服务。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