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结合 全域立体推进医养结合新格局
温江地处成都市城西,辖区面积277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9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16万,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9.13万人,占比16.49%。
近年来,温江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连续五届荣获四川省敬老模范区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康辅器具产业示范基地等。
组织有力,实现医养结合在工作措施上多“点”联动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三级联创、协同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支撑
制定《温江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温江区“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温江区加快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系统化推进老龄健康工作。
强化要素保障
通过招大引强、政府购买服务、优化支出结构等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养结合项目,分别采取划拨和招拍挂方式保障土地供给,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及其他非住宅性空闲房屋从事医养结合产业开发。
落实审批监管、财政金融、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三监管”范围,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
统筹集成 实现医养结合在工作成效上多“线”纵深
形成强劲产业体系
温江区以医养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老年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促进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通过十几年的精耕细作,实现了医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落地了药明康德、通瑞生物、金地威新科创园、太平小镇、泰康蜀园、太保家园、芙蓉人家、光华颐和家“医养”中心、华西医养中心等项目,形成了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康辅器具、医养服务等医养产业集群,以医养结合为名片的健康生态养老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创立多元供给模式
全区现有养老机构21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14家,其中医养结合机构7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1800余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5个,区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达100%,辖区医疗机构全部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区内养老机构均与二级以上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卫生站合作共建健康驿站,形成高端有需求、中端有市场、低端有保障的多层级和“大、中、小”多规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满足老年群体医养服务需求。
拓展特色优质服务
辖区内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功申报国家老年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省老年康复护理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省医养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等均开设老年医学科和社区医疗护理站,开展以中西医护理融合为特色、线上预约上门的“互联网+护理”居家服务。
成功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镇街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区级老年友好型社区86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国家级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1家。
聚焦重点,实现医养结合在特色亮点上多“面”出彩
家医铸魂,居家医养服务实现多样化
为满足居家养老人员就医需求,全区10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107支“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微网格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签约老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疫苗接种及慢病管理等服务。
开展“健康存折”活动。区内老年群体可通过参与家庭医生预约就诊、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获得积分并存入个人“健康存折账户”,自主根据需求利用积分免费兑换相应诊疗项目服务。
开展家庭药箱服务。针对老年群体用药知识欠缺的情况,由家庭医生团队的药师组织开展常用药科普培训,建立微信咨询群为签约居民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家庭药箱整理等服务。
深化中医特色服务。建立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家医团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适宜技术,开展膳食、起居、运动等专业指导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等多样化健康服务。
三年来,家医团队服务老年人近120余万人次,累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13万余份,开展老年健康体检服务21万余人次。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6%、免费健康体检率达68%。
多方助力,社区医养服务实现体系化
由镇街、社区提供场地设施和日常养老照料服务,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健康技术服务,实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织密基层网底。全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均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养老照护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精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连续性医养结合服务。
打造医养结合综合体。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会机构养老资源,在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护、文体娱乐、健康管理、洗浴就餐、住宿照料、康复护理、关爱疏导等个性化服务。
打造医养结合托养所。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临托及上门服务,就近便捷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形成“白天入托享受日间照料、晚上回家享受家庭温暖”的医养结合托养服务。
打造社区健康驿站。通过“政府主导+专业服务”方式,立足1个中心、4种特色服务,打造健康驿站5个,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采用全专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医养结合服务,逐步构建15分钟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圈。
产业赋能,机构医养服务实现多元化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引入培育各类医养结合机构,丰富产品供给。建立多层级服务体系。引入泰康、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开发建设高端医养结合机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普惠型医养结合机构,政府托底建设保障型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各层次老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建立区级医养服务指导中心、镇街医养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三级服务网络,同步在9个镇(街道)建立老年学校,在95个村(社区)和21所养老机构设立教学点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辅导点,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中、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引进华西医院、省八一康复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等省市医疗机构,聚集博奥生物、新生命干细胞等前沿性医学研发机构,搭建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研发机构的三向交流平台,对标莱茵TUV国际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引进欧美、日本等先进医养服务模式及经验,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信息支撑,现代医养服务实现智能化
率先试点推广智能语音外呼服务
开通智能式提醒服务。应用批量短信服务,采取人工智能机器人定时提醒老年人参加健康体检,接受慢性病随访等健康服务。建立菜单式管理服务。根据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结合二十四节气变化及时发送健康知识,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健康管理。推行远程式随访服务。采取人机对话智能健康管理,跟踪随访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同步在健康档案自动生成相关数据,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依据。打造三维关爱圈。开通24小时血压智慧门诊,利用5G+AI人工智能技术,为居家老人测量血压,实现家庭医生、亲属、本人同步及时收悉数据。相关项目成功立项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创新突破,全区医养服务实现标准化
温江区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区,重点对老年人开展失能(失智)综合预防干预,制定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卫健、基层医疗机构、镇(街道)、村(社区)多方联动机制,对长期卧床在家行动不便的脑卒中、失能、失智患者免费提供上门治疗、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
编制全省首部《重度失能人员服务标准与规范》培训教材、制作首个照护培训教学演示视频,打造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理工技师学院两个失能护理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温江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工作三次受邀在全国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失能失智培训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推广,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和群众高度认可。
供稿:成都市温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