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其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许多人对牙齿的保健重视不足,致使牙齿踏上“下岗”之路。
当发现以下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看牙科医生。
龋齿的发展过程(图源:百度图片)
浅龋:悄然来袭的隐患
浅龋(补牙前)
浅龋(补牙中)
浅龋(补牙后)
当您沉迷于美食,忽视口腔清洁时,口腔中的细菌便会与食物残渣相互作用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逐渐腐蚀牙齿表面形成浅龋,即牙釉质龋,需要做药物治疗或充填治疗。
此时,牙齿上看到小黑点,您心想:“没事,没感觉呀”。
中龋:龋蚀的深入
当您食用冷饮或热饮时,会突然感到牙齿一阵酸痛,但这种疼痛通常是短暂的,刺激去除后疼痛会迅速消失。
您心想:“没事,也不是很疼”。
牙医说:“这时病变已经破坏到牙本质浅层了,牙齿有龋洞形成,需要做充填治疗。”
深龋:危机四伏
当您进食时,对冷热酸甜敏感,甚至在咀嚼食物时也会产生疼痛。
您心想:“还好,我可以用另外一边咀嚼。”
牙医说:“病变破坏到牙本质深层,需及时做充填治疗保住牙髓。”
急性牙髓炎:牙髓的“剧痛灾难”
当突然自发性、阵发性牙痛,夜间疼痛加剧,疼痛还可能放射到同侧的头部、面部和耳部。使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您还在想:“吃一颗止痛药吧,忍忍就过去了。”
牙医说:牙髓组织被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牙髓腔内压力升高,导致剧烈的疼痛,需及时开髓引流。
急性/慢性根尖周炎:炎症的扩散
牙齿发炎形成脓肿(图源:百度图片)
当您脸肿得睁不开眼睛时,您撑着眼睛说:“没啥大不了,吃两颗消炎药就好。”
医生却着急地说:“牙齿急性根尖周炎感染可能引起间隙感染,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需治疗患牙,必要时做脓肿切开引流。”
慢性根尖炎+瘘管(治疗前、中、后)
残根残冠:完整性缺失
当您发现牙齿经常小块脱落,牙体组织缺失过多,您略带惋惜地说:“应该没救了,算了吧,就这样了。”牙医语重心长地说:“想保存残冠残根,条件允许情况下,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和桩核冠等治疗可行”。
拔牙:无奈的终章
当您得知牙齿必须拔除时,您吃惊、拒绝、嚎啕大哭:“没牙怎么吃饭。”这时,牙医宽慰您说:“别怕,3个月就可以镶牙了。三种方式:种植牙、活动义齿、烤瓷桥,能够满足差异化需求。”
综上,牙齿从浅龋到拔牙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恶化且大多可以预防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口腔维护,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使用牙线、漱口水辅助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牙齿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牙齿远离“下岗”的命运,保持健康美丽,为我们的生活绽放灿烂的笑容。
本文作者:冯琴(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