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老龄健康发展中心 > 老龄健康 > 健康科普

【卫生健康日】关注睡眠健康,专业指引助你睡个好觉

【发布日期:2025-03-21 】 关闭

昨晚,你睡得好吗?

今天是3月21日

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

今年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

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了《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旨在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开展睡眠健康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睡眠,养成健康睡眠习惯。

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其中重点的内容吧:

充足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睡眠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群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睡眠时长不同,且因人而异,良好睡眠常表现为醒来后感到精神充沛、心情愉悦。

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时间:

0-3月龄婴儿每天需要13-18小时

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

1-2岁幼儿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中小学生8-10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老年人6-7小时

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反应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睡眠不良是指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规律紊乱常见表现有睡眠时间减少或延长、不能按时入睡、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频繁醒来、眠浅梦多、白天嗜睡等。

规律作息、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以及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保持良好睡眠,避免熬夜、睡前饮酒喝茶,晚餐不宜过饱过晚,睡前尽量不要刷手机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宜的睡眠环境来支持。养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久坐,适度晒太阳。

营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根据个人的习惯保持适宜的光线强度室内温度、湿度(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湿度在40%-60%为宜),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及高矮合适的枕头。

注意:

熬夜,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晚饭过饱过晚,睡前吸烟、饮酒、喝茶或咖啡,睡前长时间剧烈运动等,都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关注老年人睡眠健康

老年人维持睡眠能力下降,更易发生睡眠障碍。老年人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长缩短、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早醒等。

老年人可通过疏导负面情绪、改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等方式改善睡眠。

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不过分关注睡眠,不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焦虑情绪。

睡前应减少咖啡、茶等饮料的摄入量,避免睡前过量进食或饮水。对于影响睡眠的原发性疾病,应及早干预、积极治疗。

睡眠障碍是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多、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或睡眠行为异常等为表现的一类睡眠相关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为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障碍是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多、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或者睡眠行为异常等为表现的一类睡眠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3大类共90多种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注意:

经常出现失眠、白天打瞌睡、睡眠呼吸障碍、睡眠不规律、睡眠时异常动作等表现,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睡眠问题已影响到健康和日常的工作生活,应尽早去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不同睡眠障碍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出现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时,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咨询,各类睡眠障碍都是可以治疗和改善的

不同睡眠障碍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等各不相同,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作息,改善睡眠环境,调节心理压力以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治疗手段,促进形成健康睡眠。

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方法很多,如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膏方、中药茶饮、针灸、推拿按摩、耳穴治疗、芳香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以及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导引疗法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辨证施治。

部分来源:《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