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遇见愁眉不展的老婆婆,开口就倒苦水:“医生啊,我昨晚又失眠了。9点钟就吃了安眠药上床,到了12点还没睡着,好不容易熬到2点钟眯了一会,结果4点又醒了,安眠药怎么没效果了啊?是不是有依赖了啊?”
图片来源:摄图网为什么会失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大脑正常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具体包括:
1、身体因素:疼痛、疾病等;
2、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神经衰弱;
3、环境因素:噪音、光线等干扰。
图片来源:pixabay
失眠到什么程度需要吃安眠药呢?当失眠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比如:1、连续数周或者数月出现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多梦,睡眠时间总时长不足6小时。2、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等情况;3、经过多方面调理,比如运动放松,调整作息时间,心理疏导等方式后,仍没有得到改善。
具备以上情况,并且经过医生综合评估以后,方能进行药物治疗。
图片来源:SOOGIF
安眠药到底安不安全?
1、依赖性分析
目前,根据专家经验结合论证:短时间(比如1-?周?)内服用失眠药不会导致成瘾,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心理依赖。
不过别慌!安眠药依赖性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第三代药物,几乎没有依赖作用,药物代谢快,是现在治疗失眠的一线药物。
注:[1] 苯二氮卓类(也就是平常大家理解的镇静催眠药物),包括:氯硝安定,舒乐安定,劳拉西泮等等,这类药物短时间内服用,不会出现依赖,但是如果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
[2] 最新型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也就是现在第三代)副作用小,成瘾性也很小,如酒石酸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服用以后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限。
图片来源:pexels
2、常见副作用
民间有句话叫“是药三分毒”,虽然不科学,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 神经系统方面: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嗜睡、乏力等。有些人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 消化系统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不适。长期使用还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情况。
·
此外,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
图片来源:pixabay
3、正确的用药原则
✅ 严格遵医嘱用药,包括药物选择,剂量,服药时间和疗程等等,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者停药;
✅ 一般情况下建议短期服用以缓解急性失眠症状,必要时服用,而不是每天定时服用;
✅ 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缓慢停药,以此减少戒断症状的发生。
图片来源:pixabay
安眠药为什么越吃越没效果?很多患者发现,刚开始吃安眠药效果很好,但时间一长,同样的剂量却不管用了,甚至要加大剂量才能睡着。
长期服用安眠药,身体会逐渐适应药物作用,就如同产生了“抵抗力”一样,导致药物的效果慢慢减弱。为了达到原来的治疗效果,就需要不断地增加剂量,但又会进一步增加耐受性,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就会感觉“越吃越没效果”。
解决办法:
要想维持疗效,或者自行入睡,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的。大多数失眠人群合并有神经过度紧张,因此可以通过营造一个让身心放松的环境状态,从而改善睡眠情况。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生活调解办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睡前放松:沐浴泡澡,放一些舒缓音乐,让大脑放松。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凉爽和舒适,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建立规律生活方式:定时起床,白天进行适当锻炼,不过度睡眠,夜晚睡前不做剧烈运动,避免晚餐进食过饱等。
图片来源:pexels
吃药治标不治本真正改善失眠还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
运动:白天适当锻炼(如快走、广场舞、瑜伽),让身体自然疲劳。
·
· 放松心情:旅行、冥想、听轻音乐,减少焦虑。
图片来源:pixabay
调整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白天补觉。
中医调理:酸枣仁、百合安神(安神助眠),合欢(疏肝解郁),针灸康复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图片来源:pixabay
总之,药物虽好,仍需谨慎。通过自我调节,标本兼治,才是解决睡眠问题的最好办法。温馨提示:如果失眠持续超过2周,或者睡眠质量差,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建议到睡眠专科就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pixabay
声明:本文系医学相关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体治疗方法或医疗行为,不得替代医院就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