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健康促进中心 > 健康促进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莫存侥幸心理,咱来聊聊老年人群艾滋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25-07-10 】 关闭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由性行为、血液传播和母婴接触传播,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目前,如果长期坚持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是可以被控制和管理的,所以艾滋病现在已经不是绝症,而是一种慢性病

但是老年人群体自我检测意识较差,就诊过程中基础疾病容易掩盖HIV的感染情况,多属于晚发现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ul的比例超过60%,加上HIV病毒会破坏免疫系统,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导致很多慢性疾病共存,增大治疗难度。

艾滋病日常接触不传染

比如:咳嗽、打喷嚏、谈话、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同住、同用一个浴池、坐便器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艾滋病可防可控。我们要“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早检早治”。万一不小心发生了高危行为,要尽快前往各地传染病医院的感染科、皮肤科就诊,尽早做相关检测、风险评估。

高危行为也就是有较高造成HIV病毒传播风险的行为,比如:无保护性交、共同注射器静脉吸毒、非法采血点卖血或输血、不正规机构未经消毒的纹身、穿耳洞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

发生暴露后,越早服用阻断药越早受益,最佳的阻断时间是2小时,最好不超过24小时,72小时内也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呈现出年轻化和老年化的“两头翘”趋势,尤其是青年学生群体、老年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的感染增长率较快。

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的论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报告≥50岁HIV感染者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人容易发生HIV感染的诱因主要有两个

▶ 社会普遍忽视老年人的性需求,导致老年群体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可能寻求不安全的商业性行为或同性性行为,增加感染风险。

▶ 其次,由于老年人通常不涉及生育问题,他们往往认为不需要使用安全套,这也增加了HIV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艾滋病,要尽可能地阻断感染途径。因此,老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同时注意血液安全,避免血液感染。希望我们都能远离艾滋!

本文作者:朱玲、洪宇瑭(四川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