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四川医改动态第8期-米易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3-01-04 】 关闭

logo

近年来,攀枝花市米易县坚持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改革思路,狠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通过强化支持保障措施,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持续优化完善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强化三项保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问题解决到位。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深改重点工作和县委“十大行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实地调研等,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发展支撑到位。2019年以来,累计入资金2.76亿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县乡两级一体化信息平台医疗设备采购等系列项目。县财政每年给予100万元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医共体各医疗机构管理、派驻基层人员补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待遇等三是强化信息化保障,确保互联互通到位。县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统一、互联互通的医疗信息化平台。搭建上联省、市大医院,下联乡镇卫生院的远程诊疗平台“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四级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信息共享,年会诊服务5万余人次,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二、深化三项改革,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运行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按照1+N”管理架构,成立理事会和财务、人事、后勤等多个服务中心,推进科学规范高效管理。实行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严格落实医共体章程、理事会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医共体内实行财务统一管理、机构独立核算、按权限分级审批,实现用药目录统一和检验结果互认,医共体成员单位运行成本平均降低5%,乡镇卫生院用药目录由420种拓展到622种。二是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医共体成员单位领导班子由医共体党委任命,医共体员额按医院实际运行床位数进行核定,纳入财政预算给予补助。制定统一的绩效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考核,同时充分赋予成员单位二次分配自主权,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医共体牵头医院人均收入较改革前增长5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收入较改革前增长58%。三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成立医疗保障事务中心,统筹管理医共体的医保工作。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医保门诊统筹和二类门诊特殊疾病资金打包给医共体,由医共体进行统筹考核管理和使用,实行“总额核定、绩效考核、结余留用”。通过医保资金的引导,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和医疗服务质效,促进了居民基层首诊,群众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率较改革前提高20

    三、实施三个共建,促进服务水平提升

    一是实施队伍共建,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县委、县政府出台《卫生人才集聚支持实施细则》,设立人才培养补助基金(600万元/年),大力引进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医疗卫生人才。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人需要,持续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依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促进医共体内人员合理轮岗、有序双向流动。近两年,共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70余名,卫生院上派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200余人次,上级医院安排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教学查房、教学培训等600余次,县域内每万人全科医生数由2人提高到5.8人。二是开展学科共建,提升县域救治能力。与省妇幼保健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等省、市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康复中心、专科托管、派驻骨干等方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内延伸。按照“做强县医院、做特中医院、做大妇幼保健院、做优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思路,统筹谋划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共建,有效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累计建成省、市级重点专科6个,2022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4%。三是推进资源共享,提高服务同质化水平。建立开放共享的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药械招采、质量控制、用药目录“五统一”,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制定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及转诊管理办法,设立双向转诊办公室,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2022年,县级医疗机构下转2620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达41万人次,分别较改革前增长76%、110%,群众满意度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