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攀枝花市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政企共建”新路径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4-09-27 】 关闭

logo

攀枝花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聚焦“三个突出、三个增强”,协同国企办医机构改革,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政企共建”新路径,初步实现了集团各成员单位医疗管理、财务运营、药械采供等一体化管理和医、康、养等业务协同,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突出权责对等,增强一体运行“紧密性”

一是推行管办分开。建立政府社会办医主体(通用环球医疗集团)对接机制,布局建设以攀钢集团总医院为牵头医院,十九冶医院、区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区政府、牵头医院任双组长,多部门参与的协作专班,组建集团运管会,制定政府办医、部门监管、集团运营三张权责清单,落实牵头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岗位设置、干部晋升评聘、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统筹分配等“五赋权”,探索医疗集团市场化运行新模式。二是开展“大部制”改革“一院多区”管理,“大部门、大职能、大服务”为导向,整合集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和放射、检验等医技科室,独立设置质控管理部门,以“集中调度+分院派驻”方式跨院设科,深度优化和调整成员单位学科布局,建立牵头医院职能科室“点对点”管理和执行院长双重领导机制,推动行政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累计精简行政人员7人,节约管理成本105万余元。三是探索“一本账”管理。整合设置集团运营管理部门,制定财务收支归集、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预算统一管理、收支分流入账,统筹核定集团医、护、技、药、管差异化薪酬分配系数,自主设立体现劳动特点和技术水平的薪酬项目,建立“医院—护理部—护理单元—护理人员”四级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医师薪酬分配从“院科两级核算”向“全院统一分配”转变,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增强集团一体化运行凝聚力。

二、突出资源共享,增强业务发展“协同性”

一是实施人才“院招区用”。协作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牵头医院统一人员招聘和培训,以长期劳务派遣的方式向集团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人才,有效解决基层人才招不到、不好用问题,截至目前,已向下输送医、护、药、技医疗骨干29人,副高以上专家占比达51.7%,推动基层收治病种数扩增约13%,成员单位瓜子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量提升41.1%二是推动药械“集中采购”。依托牵头医院,优化用药结构,统一采购目录,建立药品遴选、采购、供应、配送互通机制。开展非集采品种带量采购,在确保比价优势的前提下,通过通用环球医疗集团药械供应链,实现采“两统一”,全面推动集团内用药衔接、采购数据共享,目前,集团非集采品种带量采购已覆盖品种110种,累计节约费用72.9万元。三是搭建资源“集约平台”在牵头医院统筹设立检验检测、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5个共享中心和集教学、示教、操作等于一体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新晋人员、医疗骨干一体化培训,统一集团标本检测、院感监测和结果出具,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提供远程医疗服务2900余例、供应消毒物品1800余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1.1万份,开展临床集中培训4次覆盖成员单位骨干90余人次,培训率达85.6%

三、突出服务融合,增强网格就医“连续性”

一是深耕家医服务。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突破,下沉专科医师13人组建家医团队,引入社会资源开“智慧居家养老”项目,构建一个中心、两个模式、三个平台的工作格局(一个中心: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个模式:线上监测、线下服务相结合;三个平台指服务呼叫平台、运管平台、客服平台),打“居家式”服务新场景目前已设置试点点位8个,免费投放智能物联设施6套、监测设备46台,累计健康预警诊断1056人次。二是拓展线上服务。整合集团资源,上线“康年年”医康养服务平台,搭“一站式”服务新载体,发布基础护理、医疗专护、体检检测、中医服务、小儿服务、医生上门、陪诊服务等167项集医、康、养、护专业为一体的上门服务,积极拓“互联网+医疗”服务内涵,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平台累计注册居民11665人,成功接单103条、服务191人次。三是升级接续服务。搭建双向转诊服务平台,统一转诊病种和流程,对上、下转患者实行专车接送,试点推行“0押金入院,增设“健康随访系统”,建立上转患者接诊、检查、住院“三个优先”和下转患者跟踪随访制度,构建“闭环式”接续服务新模式,今年以来,集团上、下转诊患者同比增长545%244%,牵头医院门诊住院人次比下降至11.02,患者诊后服务随访率达95%,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达到9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