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全面落实国省深化医改部署要求,找准“小切口”,深化“微改革”,实现健康惠民“大纵深”。多项深化医改经验被《四川日报》《中国卫生》等媒体刊物报道推广。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开展的433个地市级行政区医改评价中,位居全省第1位。
一、引领工程优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健康定位为“新时代市民最关心、最具生活质感的民心工程,城市发展的引领性工程”。由市长担任深化医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年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大会,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巴中市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矩阵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卫生健康深化改革统筹谋划、系统安排、高位推动。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激励奖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省重点专科建设等12项跳起摸高的重点指标。2024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11.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将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市级重点督查内容,以“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推动各项部署终端见效。
二、四级体系优功能。突出功能定位、协同配合,加快补短强弱,建优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级高地强引领。投资12.2亿元建成投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立项建设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县级龙头强带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达到“三甲”、5个达到“三乙”,临床服务、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现全覆盖。乡镇节点强辐射。建成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1个,打造县域及中医医疗卫生次中心23个,创建基层临床特色科室23个,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20.63%。村级网底强服务。设置村卫生室2104个,1316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创建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52个。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48.9%。推行“卫健E通”,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实现网络化、无纸化。2024年,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93.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基层诊疗量占比68.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三、公立医院优质量。聚焦人才、技能、管理等关键环节攻坚破难,全方位、多层次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新编制人事管理。建立卫生人员“编制池”,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员额”管理,对引进人才实行“单列编”“特设岗”,把“双肩挑”放宽到中层干部并从优给予待遇。到2024年底,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已增核员额3386个,医疗卫生机构空编率下降4个百分点,卫生技术人员同比增长9.14%。加快完善薪酬制度,人社、财政、卫生健康联合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情况调研,全面落实“两个允许”“三个结构性调整”,以文件明确“人员支出的总体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45%(其中,专科医院不得超过50%)”。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43.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2个百分点。用好帮扶合作平台。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金华市人民医院等30余家知名医院,以“组团式”帮扶、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帮扶市、县级医院;建成院士专家工作室2个、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等名医工作室2个、医学博士工作站7个。2024年,全市实现收支平衡的公立医院占比82.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国家公立医院绩效监测达到B档及以上医疗机构上升到8家,增长60%。
四、“三医”协同优治理。坚持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更加协同。健全协同机制。修订完善卫生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三医”协同治理机制,先后出台《医保助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十条措施》《巴中市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措施》等重要文件,增强深化医改合力。优化支付方式。遴选12个中医优势病种,按对应西医诊断DRG外科组支付标准的85%付费;支持32种院内制剂在市域内流通。将日间手术病种由11种放开至708种。下调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等项目价格76项,新增定价607项。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8.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4个百分点。促进药械降价。推进200多种集采药品、4类高值耗材、1类检测试剂落地降价,惠及10余万人次,减轻用药负担上亿元。全市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个人实际负担占比均低于国、省平均水平。
五、健康惠民优服务。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突破口,下沉资源,优化服务。整合优质资源。组建1个巴中市医联体,依托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新建专科联盟23个,形成“1+2+4+N”医联体矩阵,牵头医院常态派驻骨干医生到基层坐诊巡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提升诊疗温度。出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七项”、提升医患满意度“九条”措施,推行“一次挂号管3天”“信用就医”“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惠民便民举措。政策实施以来,已为患者节约费用5350.81万元,惠及102.88万人次。做实签约服务。推行“四个一”模式(县级医院1名主治医师、辖区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和1名护理人员、村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79个,脱贫人口签约率100%,全人群、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84.4%、93.3%,高于全省平均14.9、2.9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3.44%、5.8%;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上涨6.02、2.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