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五维赋能谱新篇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5-07-30 】 关闭

logo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政治领航、铁军锻造、强基固本、樟林铸魂、清风护廉”五大工程,着力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医院获“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四川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标杆院系”“四川省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实施“政治领航”工程,筑牢效能提升根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运行质效,近三年累计召开党委会审定“三重一大”议题1040项,实现党委决策全覆盖,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医院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二是狠抓责任落实,构建闭环机制。建立“三查三促”督导体系(月度专项查规范、季度交叉促提升、年度考评抓落实);创新“五会联动”机制(班子碰头会、视频周会、经管会、党建例会、支部书记联席会),形成“部署-落实-反馈-改进”闭环。院领导联系临床、党建督导100余次,整改问题86项,推进党建工作落实落细。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开展“制度优化”专项行动,制定《党支部参与科室(部门)重要事项决策制度》,明确支部在人才引进、设备采购等8个关键环节的参与权。修订完善制度200余项,废除制度80余项,推动党建工作与医院改革发展高度对接、深度融合。

二、实施“铁军锻造”工程,激发英才辈出势能

一是构建培育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实施“四维一体”人才工程:“塔基-菁英计划”培养骨干206名,“塔身-强基计划”提升医疗组长能力260人次,“塔尖-筑峰计划”培育带头人69名,“塔冠-破冰计划”引进国家、省级人才28名。实施核医学科陈跃教授院士“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成功引进德国塔奇曼教授团队建成中德妇科中心,医院获评“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二是锻造干部队伍,提升能力素质。打造“七型”干部队伍(学习、服务、指导、创新、协作、廉洁、担当),与华西合作开办“中层干部管理定制班”,组织300余人次赴浙江台州恩泽、南京鼓楼、深圳华为、上海瑞金等标杆单位学习。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开展专病中心负责人“揭榜挂帅”竞聘,快速迭代升级干部队伍。

三是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先锋作用。优化“忠山红心”党员积分管理机制,开展“党员示范岗-三亮三比”工作(亮身份比作风、亮承诺比担当、亮业绩比贡献)。近三年,百余名党员获各级荣誉,涌现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刘勇、全国优秀教师王晓斌、全国先进工作者陈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徐勇等先锋模范。

三、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营造先锋领航格局

一是党建业务融合,拓展服务内涵。实施“党建强科·五个一”专项行动。在学科建设主战场,建立多个专病中心,推动9个专科进入2024年全省临床专科能力前三甲;在科研创新第一线,党员带头攻坚,助力医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中历史性跻身全国百强(第97位);在质量提升最前沿,党员示范岗持续发力,带动医院获评四川省医学中心,2025年新增5个省级重点专科。各党支部已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红色引擎,实现“党建强”带动“业务强”。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树立标杆典型。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培育计划,构建“1+9+99”党建品牌矩阵:以党委“五融五促”工作法(国家卫健委优秀案例)为统领,培育9个党总支特色项目,打造99个党支部创新品牌,形成全面开花、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建成省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标杆党支部”。

三是构建协同机制,凝聚群团合力。健全党群齐心“大党建”工作格局,发挥联谊会、留联会、文联会作用。“博士志愿服务队”“川南应急救援队”“忠山霞光志愿服务队”等1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让党组织温暖直抵人心,千余场“万名医护走基层”、应急救援、门诊导诊等志愿行动生动诠释“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的志愿服务微光精神。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

四、实施“樟林铸魂”工程,赓续仁心仁术文化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文化根基。挖掘红色历史,激励时代新人,开展“红色文化寻根之旅”“老教授话忠山”等活动;弘扬新时代医学精神,“忠山曙光乐享健康科普大赛”走进商圈、革命老区,惠及群众3.2万人次。“12345”党建文化项目(1个阵地、2条路线、3门课程、4个品牌、5个示范),建成“红樟林”党群服务站10个,形成立体化文化服务体系。作为省医院协会医院党建与文化专委会主委单位,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0次,获《健康报》等媒体报道35次,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持续提升。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发扬文化基因中的扎根精神和奉献精神,牵头组建党建医联体联盟、川渝滇黔四省市边界区域医疗联盟,深度帮扶29家基层医疗机构。三年来,通过“人才、技术、管理”三下沉,选派132名党员骨干长期驻点,开展新技术平移培训89场次,帮助8家县级医院等级晋升,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三是打造人文品牌,彰显关怀温度。聚焦“办实事、解民忧”,出台服务患者、服务职工、服务学生60项举措,倡导“580我帮您”主动服务,创新开展护理上门服务,提升食堂质量、解决职工停车难问题等,以小切口、微改革实现满意度的大提升。

五、实施“清风护廉”工程,涵养阳光行医境界

一是创新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打造四个廉洁教育品牌:“纪法学习·一周一讲”专栏39期、“廉洁短片·每月一播”54期、“纪检信息·随时警醒”84期、“廉洁提醒·半年一谈”累计达3000余人,做到廉洁教育日常化、深入化,廉洁意识入脑入心。

二是持续强化监督,规范权力运行。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领域,创新“订单式”“点穴式”集体廉政谈话、蹲点监督、采购项目抽查、政治生态评价等四种监督方式;深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10余个专项监督,主动发现问题,督促建立健全制度10余个。

三是聚焦作风建设,持续正风肃纪。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深化党性教育、行风医德教育、警示教育,定期编发《行风每月一学》《行风简报》专题材料,推动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建立满意度调查与投诉举报系统,专人每日跟进处理,及时解决患者诉求。持续开展“最美服务之星”评选,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员工荣誉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