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顺县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将党建引领作为医院发展的“红色引擎”,以三聚焦见三实效全方位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堡垒。
一、聚焦党建铸魂,“上下”同步,在建强组织上见实效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凝心铸魂。以学习型医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五学联动”机制,确保会议“首要议题”、学习“首要任务”、培训“首要课程”得到有效落实。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争取国家示范项目1项,党建省级科研项目1项,近3年外出进修105人,进修回院开展新技术79项,党员技术主持人占比达57%。
二是强化党委领导地位夯基固本。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党委会议事规则》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500余项,构建起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
三是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党建业务双融互促,坚持“支部建在科室”,设立党支部17个,实行“双带头人”制度,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制定《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组建以技术攻坚“突击队”、质量安全“尖刀营”、廉政建设“督察班”和文化建设“特种兵”为核心的4支党建业务融合攻坚队伍,在技术创新、质量把关、作风建设、服务提质方面发挥党组织的引领、监督、保障作用,党建业务融合模式被四川卫视专访报道。
二、聚焦党建领航,“内外”兼修,在人才兴院上见实效
一是激活内生动力,模范效应“多元化”。深入实施“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设立31个党员先锋示范岗,200余名党员踊跃投身对口帮扶、健康义诊及医疗保障等一线工作,年惠及群众逾万人。2024年以来选派20名党员下沉乡镇卫生院常驻帮扶,开展手术指导63台、同比提升300%。新建学科5个,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切实做到医疗帮扶见成效,先后涌现出“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李忠惠、“天府名医”关历等一大批党员模范先锋。
二是创新引培路径,人才作用“实效化”。统筹设立人才办,创新实施“三个一”人才工程,近两年引进研究生17名、高级职称人才5名,柔性引进专家20人。坚持“引育并举、推陈出新”科学谋划人才培育,实施“雏鹰”“振翅”“飞鹰”“头雁”计划,设立博士及专家工作站,近两年自主培育硕士12名,培养出天府名医1名、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1名、市县人才称号获得者100余人。成功立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8个,荣获新型专利112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4项。
三是发动红色引擎,品牌建设“具象化”。坚持先进典型培育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1+16”党建品牌体系,擦亮院党委“党建领航,融合赋能”党建品牌,围绕质量提升、安全保障、廉洁建设、服务优化,精心培育16个特色支部品牌,其中麻醉科党支部打造“醉美富医,共同守护”品牌,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安全、舒适的围手术期服务,医务质控党支部打造“医心向党,质行合一”品牌,开展“落实核心制度百日行动”,获评富顺县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临床第七党支部获评“四川省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
三、聚焦党建赋能,“点面”结合,在高质量发展上见实效
一是强学科筑堡垒,党建与技术融合更有深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胸心血管外科、肿瘤科和介入室等空白领域建立3个党员责任区,成功创建2个省级、16个市级、6个县级重点专科,开展500余例高难度手术填补技术空白,其中胸心血管外科实现三、四级手术占比75%,微创手术占比80%,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建体系争创新,党建与质量融合更有力度。以“党建+质量提升”为抓手,建立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级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专项行动,对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内容,科学编制涵盖163个指标的“四个三”监测体系,“国考”排名实现跨越式提升,充分彰显党建促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是优流程提质效,党建与服务融合更有温度。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创新推出“六个一”党员示范工程,开创集中预约影像检查项目,推动门诊网上预约率提升至53.56%。创建“医保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22项便民服务,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率达63.93%,平均排队时长缩短30分钟,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