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件 > 政策解读

《健康四川行动——“四大慢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图文解读

logo


(2025年11月3日)

近日,省疾控局等2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四川行动——“四大慢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四大慢病”防治方案》,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4个实施方案)。为便于理解把握有关政策措施,现将文件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加之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简称“四大慢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8%左右,由此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23年、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余个部门先后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行动4个实施方案(2023/2024-203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努力控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推动慢性病防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减少可预防的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省疾控局等21个部门结合四川省情,联合制定印发了《“四大慢病”防治方案》。

二、主要特点

4个实施方案均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当前“四大慢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短板,根据国家“四大慢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国家有关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升群众服务感受度等的最新要求,提出有关提升“四大慢病”防治成效的若干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突出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创新提出实施“知晓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行动,要求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提升我省居民健康素养和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

(二)突出加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疾控机构、各类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的职责分工,提出参照我省三级癌症防治中心建设模式,建设省市县三级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防治中心,构建各级疾控中心和专病防治中心双线并行业务管理、总-分-总的慢性病防治协同服务网络。提出依托二级及以上医院体检中心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县级医院建设“慢病中心”,并结合不同专病的特点,提出加强胸痛和卒中中心、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区域慢性气道疾病管理中心、糖尿病门诊等特色科室建设,逐步完善全链条贯通的慢性病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服务体系。

(三)突出健全医防协同融合机制。要求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协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撑慢性病全程、连续健康服务。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加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和分层分类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各级疾控中心派员支持同级防治中心工作,加强对基层的培训指导,推进体医融合,建立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机制。

三、主要内容

4个实施方案均要求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综合防治体系,推动慢性病“防筛诊治康护管”融合发展,增强居民健康服务获得感,提出了到2030年相关专病防治需达到的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健康四川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工作目标: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至190.7/10万以下。

2.具体举措:提出5个方面、13项举措。

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出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3项举措。

二是完善防治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出健全专业防治体系、提升防治服务能力、探索防治新模式3项举措。

三是加强早期筛查干预,拓展基层服务范围。提出加强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拓展基层防治服务范围2项举措。

四是加强急救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同质化水平。提出普及急救知识技能、加强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3项举措。

五是开展综合监测,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出加强综合监测、推进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2项举措。

(二)《健康四川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工作目标:到2030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

2.具体举措:提出8个方面、21项举措。

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提出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减少致癌相关感染、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推进职业性肿瘤防治工作4项举措。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出健全专业防治体系、加强癌症相关学科和能力建设2项举措。

三是推进医防协同融合,促进信息共享。提出加强癌症防治机构协作,规范开展肿瘤登记报告、促进癌症防治信息资源共享3项举措。

四是健全筛查体系,促进癌症早诊早治。提出构建分层癌症筛查体系、推进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2项举措。

五是规范癌症诊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出加强诊疗质量控制、推进诊疗规范化、优化诊疗服务模式3项举措。

六是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强化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2项举措。

七是加强救治救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出加强综合医疗保障,提高抗肿瘤药物可及性、加强脱贫地区癌症防治工作3项举措。

八是加快科技攻关,推广创新成果转化。提出集中力量科研攻关、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2项举措。

(三)《健康四川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工作目标:到2030年,门诊40岁及以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筛查率达到50%,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至8.1/10万以下。

2.具体举措:提出7个方面、17项举措。

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提出提升全民呼吸健康意识、推动重点和高风险人群疫苗接种、加强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工作3项举措。

二是完善防治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出健全专业防治体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升防治服务能力3项举措。

三是加强医防协同融合,推进分级医疗。提出加强医防协同融合、推进分级诊疗2项举措。

四是加强筛查干预,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提出加强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发挥中医药作用2项举措。

五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康复服务。提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和健康管理、推进全程肺康复管理、强化健康支持4项举措。

六是加强监测评估,推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出推进监测扩面提质、加快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2项举措。

七是加强综合保障,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出采取综合医疗保障措施1项举措。

(四)《健康四川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

1.工作目标: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2.具体举措:提出7个方面、20项举措。

一是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发病风险。提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健康促进4项举措。

二是完善防治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出健全专业防治体系、提升防治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3项举措。

三是优化诊疗服务模式,健全医防协同融合机制。提出规范诊疗服务、优化诊疗模式、健全医防协同融合机制、加强综合监测4项举措。

四是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干预,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提出加大筛查力度、加强健康干预、加强中医药预防及早期干预3项举措。

五是强化糖尿病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能。提出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规范基层健康管理2项举措。

六是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出大力加强科技攻关、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2项举措。

七是加强综合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出落实综合医疗保障措施、提高药物供应保障水平2项举措。

(相关链接:《关于印发健康四川行动——“四大慢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