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健康扶贫(2021年6月归档)

焦点不散 靶心不变 力度不减用心用情用力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8-08-27 】 关闭

logo

简  报

第十二期(总第五十四期)

省卫生计生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8年7月30日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和“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精神,2018年7月28日,省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全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沈骥同志作了讲话,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历程与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做出安排部署。现将沈骥主任讲话印发,请各地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焦点不散 靶心不变 力度不减

  用心用情用力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

  ——在全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沈 骥

  (2018年7月28日)

  脱贫攻坚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健康扶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健康扶贫,在扶贫考察、会议座谈等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健康扶贫,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实施健康扶贫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对健康扶贫做出专题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伊始,孙春兰副总理就在调研视察时对健康扶贫作出部署,4月份又专程赴山西、宁夏调研健康扶贫工作。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健康扶贫被列为重要内容。6月11日,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三年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就将“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列入我省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刚性任务,将健康扶贫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清华书记来川伊始首站调研就到了凉山,深刻指出“彝区的孩子有书读、贫困群众能看病、村里能通路是最基本的民生,更要引起重视、更要放在心上”。尹力省长多次专题研究健康扶贫,亲自研究部署凉山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攻坚工作。王一宏副省长多次就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加强艾滋病防治、做好生育秩序整治做出重要批示指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健康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决策部署之密集、行动举措之迅速,充分体现了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的决心信心,充分彰显了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为我们每一位同志树立了榜样,也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和动力。

  下面,我代表委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全面把握过去的工作历程与成效,坚定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2015年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以来,省卫生计生委党组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列为首要政治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百倍努力,千倍付出。健康扶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全省健康扶贫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总遵循,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聚焦“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5年底的184万人下降至2017年底75万人,健康扶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第一,健康底数精准摸清。2015年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我们即率先在全国启动健康扶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先后组织三轮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调查,覆盖全省161个县区,摸清了因病致贫返贫状况及原因,做到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人口就医精准识别、信息动态掌握、费用实时监控。底数的摸清,为政策设计、措施制定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二,扶贫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实施了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和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全方位、系统化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二是全覆盖落实“八个100%”。在贫困人群中全覆盖落实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六项补充医保扶持等“八个100%”。三是创新推行“十免四补助”,免费开展一般诊疗、院内会诊、白内障手术等十项卫生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残疾儿童、晚期血吸虫病、重症大骨节病患者补助700至3万元不等的治疗费用。四是完善“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基础上,建立起“三救助”,创新提出从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中落实专门经费用于县域内住院倾斜支付。新发起建立“医药爱心扶贫”“卫生扶贫救助”“重大疾病慈善救助”三项基金,先后筹资9亿多元,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三救助”后仍然存在的特殊困难兜底救助。

  第三,因病致贫返贫有效遏制。一是医疗扶持到位。落实贫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和“一站式”结算服务。2015年以来,88个贫困县免费开展各类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4466万余人次,减免(补助)各类费用累计21亿余元。二是大病救治到位。结合省情将国家确定的9种大病扩展至33种,对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三是兜底保障到位。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100%。三年来,通过“两保三救助三基金”为800万人次报销住院医疗费用106亿元,大幅减轻了病患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压力。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自付占比5.94%,较2015年底下降17.4个百分点。

  第四,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整合使用健康扶贫专项资金等,通过争取增量、调整存量,重点往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贫困地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8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87家达二级水平,其中二级甲等达标率7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分别为99.23%、91.28%。通过巡回医疗、远程医疗、城乡对口支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二是卫生人才增量提质。在贫困地区大力开展“3+3”定向医学生培养、藏区“9+3”、在职专科学历教育等项目,贫困地区卫生人力配置得到提升,88个贫困县卫计人员总量达19.9万人(含长期下派人员),增加了69.1%。三是分级诊疗初步建立。贫困人口中的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严格落实基层首诊,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双向转诊管理。与2015年比较,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0.8%,增长10.8个百分点。

  第五,公共卫生得到强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提高到55元,贫困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二是全民预防保健有序推进。多地逐步构建起全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为363.74万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三是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石渠县包虫病防控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效,6-12岁儿童新病人检出率从2014年的2.9%降至0.28%,犬感染率从6%将至3.1%。石渠模式推广到藏区及其比邻流行县。启动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凉山州4个重点县全民健康体检率达96.21%;全州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从2014年底的50.46%上升到72%,母婴传播率从20.1%降至6.9%。四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成绩突出。“五进五讲”教育广泛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不强、生活方式不当、防病理念缺乏等现象得到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从24.2/10万降至21.4/10万;婴儿死亡率从7.3‰降至5.9‰;人均期望寿命增长了0.68岁。

  第六,生育秩序整治成效明显。建立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省州(市)县卫生计生干部联系制度、乡村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长效节育奖励制度等,构建起涵盖各级党委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制度体系。27个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人口出生率、政策外多孩率分别从2015年的21.8‰、20%下降到目前的15.7‰、10.6%。

  第七、深度贫困县攻坚强力推进。聚焦深度贫困,启动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卫生计生人才振兴、优质资源下沉精准传帮带和基层履职尽责考核推动“四项工程”。从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远程诊疗三方面,强力推进卫生机构硬件提档升级。从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五方面促进卫生人才振兴。从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组团帮扶、设备规范使用、管理帮扶、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诊疗指导九方面“传帮带”,培养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人才队伍。从服务能力提升、精神风貌塑造、院容院貌整治、功能布局优化、群众满意惠民、待遇保障落实六方面,促进基层转变作风、履职尽责。2017年以来,新投入10.66亿元落实建设项目69个。截至5月底,45个深贫县综合医院全部达二级;乡镇卫生院达标率98.06%;村卫生室达标率84.2%;1403名传帮带人员、凉山703名综合帮扶人员全数按期到岗,首批定向师带徒3220名;对59个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基层机构实施了负责人调整或诫勉谈话。

  第八,示范效应充分彰显。创建国家健康扶贫示范县4个、省级9个,叙永县“全民预防保健全覆盖”经验得到习近平、李克强、汪洋、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国家健康扶贫工程政策培训班邀请我省做经验交流发言,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三区三州”健康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相继在我省召开,“四川经验”推广到全国。2016、2017年国家健康扶贫考核和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我省健康扶贫工作均评为优秀,受到奖励和通报表扬。

  在健康扶贫的伟大实践和艰苦奋斗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健康扶贫,加强领导是根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健康扶贫一把手负责制,为健康扶贫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扶贫实效。健康扶贫,精准是要义。首先精准识别,先后开展三轮贫困人口患病情况调查,摸清健康底数,率先建成贫困人口就医系统。再是精准施策,着眼“看得起病”加强医疗救助扶持,着眼“看得好病”强化医疗能力提升,着眼“少生病”强化公共卫生保障,着眼“增强内生动力”开展卫生人才培植,着眼“减少超生致贫”实施生育秩序整治。最后精准脱贫,将医疗卫生机构达标、村医合格纳入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标准,推动能力提升;将贫困人口参保、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纳入贫困人口脱贫标准,确保脱贫质量。精准化、体系化破解“因病致贫返贫”的方略,为全国健康扶贫事业贡献了四川智慧,为人类减贫史提供了四川经验。

  三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健康扶贫,资金投入是保障。必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必须坚持市县党委、政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工作主体、投入主体地位,统筹实施健康扶贫;必须坚持在确定卫生计生项目、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规划时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特殊性,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县倾斜。

  四是坚持行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健康扶贫,各方参与是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主导,设立健康扶贫专项,加大投入力度,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财政出资兜底;发挥行业优势,深化对口支援“传帮带,开展定点扶贫、结对帮扶、“十院百科帮百村”等活动;激发社会参与,设立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向医院、药企、社会广泛募集扶贫资金。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五是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健康扶贫,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健康扶贫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在部门间,我们建立起卫计、财政、人社、民政、扶贫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分工责任制、工作台账制。在部门内,成立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设委脱贫办,建立起领导小组例会、委领导联系指导、处室责任制等制度。在系统内,推动卫计部门逐级建立领导小组、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组建基层工作队,制定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等制度,持续督导调研、明察暗访,实施最严考核,层层事事压紧压实健康扶贫工作责任,使健康扶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六是坚持超常付出,强化以上率下。没有省领导亲自带头深入一线、掌握最真实情况,没有委党组一班人、“五大行动”牵头处室和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的共同努力、竭力践行,没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大局为重,全员动员,全力投入,没有全省健康扶贫工作者的超常付出、艰辛努力,四川健康扶贫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不可能得到如此广泛的肯定和认可。

  三年健康扶贫的不平凡历程表明,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大政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勇于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要坚定不移继承和弘扬行业优良传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只要坚定不移地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真正做到精心谋事、用心干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凝聚全行业智慧和力量,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就一定能够推动全省卫生计生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夺取健康扶贫攻坚战新胜利。

  在这里,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向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和奋战在健康扶贫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

  二、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增强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健康扶贫成效巨大,但面临的困难挑战也同样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清醒认识和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清醒认识和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清醒认识和把握深度地区健康扶贫的艰巨性、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做好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充分准备。

  (一)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救助制度运行还不顺畅。三项基金统筹使用效率不高,各经办机构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一站式”结算,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压力较大。救助制度还需细化,患重特大疾病、医疗总费用较高的贫困患者依然存在个人医疗负担较重的情况。贫困患者小病大治、短病长治,门诊患者串换升格住院治疗、压床治疗、挂床住院等过度医疗风险依然存在。

  二是公共卫生保障面临较大挑战。彝区艾滋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凉山州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全国的4.8%,占四川省的33.1%,布拖等4个疫情重点县常住人口艾滋病感染率均超过1%。藏区包虫病疫情仍然较重,12个重点县人群患病率超过1%,石渠县高达7.76%。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患病率高居不下。贫困群众治病防病意识差、卫生习惯差,要形成良好的预防保健意识和卫生习惯尚需时日。

  三是医疗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还较落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相对短缺。基层医务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卫生人才上流、病人流失等现象,卫生资源也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基层卫生服务落实不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存在“签而未服”“服而不细”等现象,分级诊疗“上转易,下转难”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用人机制还不活,基层单位招人难、用编难现象较突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编率达25.16%。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补助低,吸引力不够;培训力度还不够,存在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频次不够、培训手段单一、培训内容不适应基层需求、培训效果不好等问题,。帮扶效果还不明显,受援方学习动力不足,主动作为不够,帮扶方式上“顶岗代岗”现象依然存在。

  五是生育秩序整治仍需加大力度。贫困地区婚育观念转变难,彝区、藏区政策外多孩生育现象依然突出,27个重点县政策外多孩生育率为10.6%,高于全省7.97个百分点;基层计生队伍力量薄弱,妇幼计生技术服务人才匮乏,多数乡镇卫生院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的计生服务需求;生育秩序整治保障还不够,深度贫困县计划生育相关奖励标准偏低,对群众引导效果不佳。

  六是健康扶贫基层基础工作和作风有待加强。基层健康扶贫工作队伍还不健全,离“熟悉健康扶贫政策、精通健康扶贫业务、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基层工作作风尚待加强,还存在“庸懒散”问题,基层医务人员履职不够加剧了服务不到位现象。健康扶贫信息管理还不够精准,部分地区数据把关不严,信息统计不够严谨。

  (二)准确把握脱贫攻坚的新要求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伟大的事业要靠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学习研究,学深悟透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科学运用脱贫攻坚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炼各地健康扶贫做法经验、成功模式,推出一批健康扶贫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坚持把学深悟透弄懂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把握扶贫格局变化,对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作出系统安排,健全长效机制,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

  二是坚持目标标准。中央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是“两个确保”,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准是“两个稳定”,即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偏离。牢牢锁定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考核帮扶成果,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健康扶贫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稳定实现计划摘帽县、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验收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到2020年,我省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区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的中期目标。对健康扶贫的目标,我们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不能脱离贫困地区卫生计生发展阶段和现实可能,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事情,基本目标是刚性指标,在摘帽退出当年必须完成,达成中期目标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对此,各级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始终不能偏离。

  三是坚持精准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的核心内容,做好“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关于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等重要论述,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扶贫,一定要精准施策。健康扶贫也要因地因人施策、因病救治,因困帮扶,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要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采取“一地一策”,增强健康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针对“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以核准贫困人口患病情况为基础,采取不同措施,实施分类救治;要进一步摸清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按照“轻重缓急”补齐基层设施设备,确保项目资金安排精准;要进一步精准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按照受援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开展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到点子上。

  四是坚持质量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三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从“打赢”到“打好”,体现的是质量导向。这既为我们明确了脱贫攻坚的阶段定位,又为我们指出了脱贫攻坚的努力方向。这表明,经过几年的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战大势已定、大局在握。现在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从重视“扶贫进度”转变为更加关注“脱贫质量”,特别要防止假脱贫,这是今后3年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的主基调。目前,健康扶贫政策的“四梁八柱”已完成、目标任务已确定,关键是要精准再精准、落实再落实。从2018年起,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要坚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贯穿到健康扶贫各环节、全过程,着力解决“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干部扶贫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做到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责任“五落实”,脱真贫、真脱贫。

  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攻坚克难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关于健康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推动健康扶贫不断深入的强大思想动力,是指导我们做好健康扶贫的根本遵循。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从贫困发生原因看,相当部分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要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门诊统筹要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财政对贫困人口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要给予补贴。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当地卫生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回应全国政协委员发言时指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采取“靶向治疗”措施,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2017年6月-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在深度贫困成因中,需要特别关注因病致贫问题。要通过重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建立有效化解因病而贫的长效机制。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战役之一。未来三年,是决战绝对贫困、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阶段,成败关乎全局。从脱贫攻坚任务看,全省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特征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难度很大。从健康扶贫工作看,因病致贫返贫更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全省健康扶贫工作面临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地方病和慢性病频发、群众治病防病意识差、政策范围外多孩生育率高、重大疾病患者医疗救助扶持兜底保障尚需完善等诸多挑战。特别是藏区彝区基础条件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社会治安、思想文化等因素交织,健康扶贫工作更具特殊性、艰巨性。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务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清醒认识到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一鼓作气、尽锐出战,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为打好脱贫攻坚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打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注重健康扶贫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相互促进,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衔接,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注重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相互统一。按照“五大行动、四项工程、三个一批、两大疾病”的总体策略,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为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一)着眼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五大行动”

  1.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严格医疗费用管控。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规范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严格落实分级诊疗,严格控制转诊住院比例。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严格控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治疗目录外医疗费用比例。加强各项保障制度衔接,全面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政策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巩固“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和“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成效。各地已经实施的兜底医疗保障政策,要积极探索实践,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到2020年前逐步过渡到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供托底保障。

  2.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实施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对重点人群实施精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与防治,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强化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全面落实妇幼健康项目,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开展“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每年提高3%。全面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推进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县城(乡镇)、健康乡村等区域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五讲”活动,力争实现户户有一个健康明白人,村村有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管理员,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3.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争取将贫困地区未达标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围,全面改善设施条件。摘帽当年实现贫困县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目前还未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开展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大练兵行动、设备使用率提升行动和健康管理全覆盖行动,提高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医保资金纽带作用,通过总额预付等形式,探索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

  4.实施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加快全科医生培养进程,通过住院医师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到2020年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定向医学专科生免费培养和引进项目。鼓励地方结合实际,为贫困地区免费培养高职(专科)医学生。大力开展“合格村医”培训和乡村医生定向免费培养,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合格村医。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引导贫困地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公益一类财政供给、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对基层医务人员实行县招县管乡用和乡招乡管村用,从实际出发,研究采取保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好政策,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5.实施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乡村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度、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对象依法处理。配齐乡(镇)、村计划生育专干队伍,落实村级计划生育干部报酬待遇。发挥本地计生队伍主体作用和脱贫攻坚工作队帮扶作用,抓实抓细生育秩序整治基层基础工作。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千名宣讲员培训,创作一批计划生育音影作品,制作一批计划生育宣传品,提高覆盖率和知晓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统筹县、乡医疗和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资源,坚持每季度开展“三查”。强化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落实,提高育龄妇女采取长效节育措施主动性。

  (二)聚焦深度贫困,系统推进“四项工程”

  1.推进深度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填平补齐工程。优先将深度贫困县未达标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加强对凉山州“三线1+8”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结合藏区、彝区实际,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远程诊疗系统建设,继续提升州级人民医院水平,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提标创等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2.推进深度贫困县卫生计生人才振兴工程。着眼深度贫困县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稳定等“五大工程”。到2020年,卫生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其中,定向培养3000人,在职培训3.3万人次,人才援助4000人,全面壮大深度贫困县卫生人才队伍,为推动深度贫困县健康扶贫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3.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深度贫困县精准传帮带工程。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在每个深度贫困县每年重点打造一个主要临床重点专科。深化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全面实施“传帮带”工程,持续开展临床进修、远程教学、师带徒等“九大行动”。积极开展托管工作,对连续两年业务量下降或运营亏损的深度贫困县县医院由内地支援医院进行托管。加强远程医疗服务,推动远程诊疗系统从县向乡村延伸。加强巡回医疗工作,确保巡诊、义诊活动覆盖深度贫困县所有乡镇。

  4.推进深度贫困县基层履职尽责考核推动工程。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作风履职尽责专项行动等活动,从服务能力提升、精神风貌塑造、院容院貌整治、功能布局优化、群众满意惠民、待遇保障落实六方面进行考核。推动深度贫困县基层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责任体系,严格责任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聚焦重点人群,全面落实“三个一批”

  1.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全面落实定临床路径、定定点医院、定病种(组)收费标准、定报销比例、加强责任落实、加强质量管理“四定两加强”措施,对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在深入做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病种专项救治基础上,逐步扩大救治病种,2018年将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耐多药结核病、尘肺病等纳入专项救治范围。逐步扩大病种,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规范化。

  2.开展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做实做细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对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性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探索扩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范围。鼓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指导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宣传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倡导自身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3.开展重病兜底保障。落实好“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统筹用好“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降低贫困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对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统筹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给予倾斜救助,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深度贫困县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并实施总额控制,含依规转诊至县域外住院医疗费用)。对罹患重特大疾病患者,进一步加大兜底救助力度。省级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全部用于深度贫困县,提高救助比例和限额。

  (四)落实一地一策,综合防治“两大疾病”

  1.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全面加强贫困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安全套推广为核心的经性传播干预措施,协同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卖淫嫖娼专项行动;进一步扩大检测,提高贫困地区全人群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检测,提高贫困地区感染者发现率;将治疗作为当前最好的预防措施,狠抓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全面落实“两早一到位”措施,提高婚前检查、住院分娩率,降低母婴传播率。强力推进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建立督导评估体系,强化督促指导,全面提升州、县、乡各级防治能力,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2.加强包虫病综合防治。在全省藏区和藏区毗邻流行县全面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推广“石渠模式”;进一步巩固提升石渠县“两抓四管六结合”(党政齐抓、全员共抓,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包虫病综合防治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防治模式,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积极协调多部门,共同推进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将包虫病患者随访管理纳入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范围,做好随访管理和药物治疗。

  四、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打好作风攻坚战。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健康扶贫是卫生计生最大的民生工程,直接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暴露出来的作风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希望大家高度警觉。中央、省委已经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省卫生计生委党组研究决定,将作风建设贯穿未来三年健康扶贫工作,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健康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建好“熟悉健康扶贫政策、精通健康扶贫业务、具备良好沟通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工作队伍。切实解决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主要解决10个具体问题。

  (一)治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

  部分贫困县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健康扶贫“头等大事”重要性认识不足,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工作满足于“上传下达”和“安排部署”,“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习惯层层上报,问题向上移交。讲成绩、吐苦水多,查问题、追责任少,工作失误讲客观影响多,找主观原因少。项目建设存在重争取、轻执行,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松懈,向党委、政府主动汇报少,争取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少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的意识,甚至遇到问题只想到如何推卸责任。这些都是缺乏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针对这些问题,要严格落实考评措施,严格执行月统计分析、季通报约谈、年表扬和处理一批等制度。通过督导检查、暗查暗访、追责问责等方式督促和倒逼贫困地区卫生计生系统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坚持点名道姓通报,对问题严重的抄送同级党委政府,对存在突出的作风问题的,要严肃追究单位或个人责任。

  (二)治理基层履职尽责不够的问题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系统还存在“为民意识”淡化,“庸、懒、散、浮、拖、推”问题突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要切实从基层的实际出发抓行风、树形象。坚持以机关带基层、以作风带行风,下力气整治“庸、懒、散、浮、拖、推”问题,坚决遏制敷衍塞责、推诿病人现象。紧抓行风建设,引导干部职工恪守服务宗旨,强化行业自律。全省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转变作风履职尽责专项行动,重点围绕院容院貌整治、功能布局优化、精神风貌塑造、服务能力提升、待遇保障落实、群众满意惠民六大行动内容开展。实施层级考核,考核结果与目标考核、绩效分配、评先创优等挂钩。

  (三)治理贫困患者识别不精准的问题

  2016年全省即开发了贫困人口就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贫困患者的精准识别功能,但近期督导发现,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没有用好该系统。2018年全省启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部分医疗机构数据录入不及时,录入数据错误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机构仍然使用excel表进行查询和识别,工作效率较低。有的机构虽然有系统账号,但是已经记不起密码,系统长期未使用。有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数据把关不严,信息统计不够严谨。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强对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健康扶贫工作队伍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和信息系统操作规则;要充分发挥基层队伍作用,切实做好“因病致贫返贫”和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的核实核准,并及时、准确填报相关信息;要加强信息统计质量建设,对数据弄虚作假、录入不及时、准确度的不高的单位,发点球通报整改。

  (四)治理分级诊疗落实不严的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基层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弱化,缺乏积极性、责任心,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严重退化,功能缺失、管理薄弱、能力低下、业务萎缩,形成“越不看病—能力越低—越无病人”的恶性循环。对群众的健康宣传弱化,未有效引导群众养成合理的就医习惯,致使医疗服务需求“趋高、趋大、趋上”积重难返。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加紧培训合格的乡村和社区全科医生,增加签约服务供给量,落实基层首诊。大力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生人才队伍。要对标学习先进,争做群众“健康守门人”,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履职尽责。

  (五)治理诊疗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医疗扶持政策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但是如果入院指针把握不严格,极易造成过度医疗。诊疗行为不规范,又容易加重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变相造成因病返贫致贫。目前,个别医疗机构仍然存在医务人员放宽住院标准、大处方、滥检查、挂床住院、压床治疗等违规行为,极个别医疗机构甚至出现医务人员要求患者在院内开具处方到院外指定药房购药的现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贫困人口控费政策,依托医疗三监管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监管,规范医疗行为。扎实推进医德医风风建设,树立卫生行业新风尚。

  (六)治理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滞后的问题

  部分地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不够,防治机制不完善,重大传染病发病率依然偏高。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地防治意识,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在防治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将职责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意识,保障各项防治措施精准到位,防治工作有效延伸进村、到组、入户、定人。强化督查考核,建立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督查制度,将重大传染病防治目标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落实责任追究,逗硬兑现奖惩。

  (七)治理对口支援“传帮带”形式主义的问题

  部分受援方对“传帮带”理解仍然有偏差,只想“顶岗代岗”或要钱要物,需求清单不详,学习动力不足,主动作为不够;部分支援方仍然没有准确理解和执行“传帮带”的具体要求,在人员派驻上不符合当地需求;有的支援方只是承担了具体的医疗卫生工作,“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不能起到培养、锻炼当地卫生人员的效果。各地要切实按照对口支援“传帮带”新模式,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切实遵守制度,实现制度管人。二是用好数字平台(钉钉管理系统),实现平台管人。三是切实发挥驻点负责人作用,实现人管人。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实现自我管理。五是适时开展调研暗访督导,确保实施效果。

  (八)治理计划生育“五项制度”落实不好的问题

  个别生育秩序整治重点县“一票否决”还未较真逗硬,市县卫计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乡村干部包村包户制度、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制度落实还浮于表面。基层计生队伍力量薄弱,业务不熟悉、工作不连续情况突出。要统筹考虑生育整治重点县经济社会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五项制度为依托,推动工作均衡化发展。强化党政主体责任,建立生育秩序整治工作专报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落后地区约谈制度,坚持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着力推动地方政府逗硬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九)治理政策培训、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地区健康扶贫政策培训力度还不够,有的医疗机构负责人甚至对健康扶贫主要政策都不熟悉。政策宣传还不深入,部分地区老百姓对“十免四补助”、“两保三救助三基金”等惠民政策了解不够。要加强业务培训,让各级干部职工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和基层卫生计生工作人员成为健康扶贫政策的执行者、解读者和传播者。要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现有LED显示屏、宣传专栏等载体刊播宣传标语和政策内容、工作流程等内容,利用乡镇、社区宣传栏、黑板报、户外标语等载体张贴宣传标语。要加强宣传资料印发,精心编印包括医疗救助、医保报销等涉及健康扶贫惠民政策的宣传资料,发至相关医务人员学习,覆盖到社区、村级卫生室。

  (十)治理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的问题

  个别地区存在健康扶贫标准把握不准、验收不严格细致、考评不较真碰硬等问题。要建立最严格的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用好考核结果,点名道姓兑现奖惩,对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差的约谈整改,对违纪违规的严肃查处。要结合健康扶贫进展和考核情况,改进完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较真碰硬的考核,促进真抓实干,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让健康扶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同志们,现在已经到了攻克健康扶贫堡垒的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昼夜兼程,用心用情用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