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752号提案的复函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2-11-28 】 关闭

logo

川卫函〔2022〕119号

张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四川省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建议》(第0752号提案)收悉,经会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中医药局、省银保监局等,结合我委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健康需求持续上升,系统谋划推进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应有之义。我省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省发展改革委在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生物药、重大新药创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专项攻关,重点发展创新靶向药、创新疫苗和抗体药物、核医学、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产业,培育合同研发服务、合同生产服务等新业态,建设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等重点任务。

2018年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推动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复合型医养结合产业体系,激活经济发展增长点,加快构建西部医养结合发展高地。将项目建设作为养老与健康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以来,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2.7亿元支持67个医疗卫生机构、47个养老机构、20个全民建设设施、38个托育机构等项目建设,安排省预算内资金6.2亿元支持34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养老与健康服务条件。

康养文旅产业是大健康生态圈的重要组成之一,省级层面先后出台《四川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总体规划》《四川省康养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等专项规划,为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引导性文件。2019年,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丰富全域旅游建设新内涵,依据资源分布和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全省“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核,川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川东北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攀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区,川西北民族医药特色旅游发展区。2020年,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医疗康养旅游目的地,为全省康养文旅发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指导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影响,且具地方特色的多类型康养产品,主要包括以攀西地区为代表的阳光康养旅游;以广元、绵阳、巴中、达州为主的秦巴地区森林饮食养生康养旅游区和以雅安、乐山为主的森林康养茶道养生度假区为代表的森林康养旅游;以大成都、大峨眉、大川南、大九寨、香格里拉、环贡嘎山、大秦巴、攀西阳光温泉等为代表的温泉康养旅游;以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为代表的文化康养旅游。

我省普惠式商业健康保险自2020年推出,采用了“城市定制、一市一策”的形式开展,突出社商合作、保障衔接、全面覆盖、保费亲民、服务便民的特色。截至2021年底,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已在成都、达州、德阳等12个城市推出,覆盖678万人,赔付6697万元。从赔付结构来看,达到理赔标准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1-70岁,占比超过50%,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老龄人群多元化保障需求,减轻参保人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创新平台及人才建设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委高度重视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工作,会同省委人才办部署实施“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名医项目,联合省中医药局开展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和领军人才、省临床技能名师、省基层卫生拔尖人才、省名中医等人才项目评选,对加强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2021年度,科技厅在医疗康养领域实施四川高端引智计划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6项,引进巴西、德国、荷兰等8个国家外籍专家17名,来(为)川工作2000余天。在医疗康养领域备案建设省级引才引智基地9家,共柔性引进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24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专家100名。

深化落实大健康产业放管服,印发《关于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的通知》,配套出台公共卫生、医疗等领域改革措施,组织全省视频培训,推行2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将4类医疗机构执业许可事项管理权限下放基层,探索对医务人员工作经历和年限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在成都市试点诊所备案管理,试点一年以来,共新增备案诊所766家,连锁化、集团化诊所从“无”发展到8家,28家诊所纳入城市医联体建设,18家诊所实行电子健康卡应用,39家诊所获准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526家诊所与各类医院、检查检验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及协作关系,486家诊所购买了医疗责任险。

二、构建大健康产业重点产业体系,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大健康核心产业圈

为保护中医药资源、提升中药材种业领域质量,省中医药管理局借由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摸清我省中药资源家底,建设了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和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对我省资源普查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活体保存,提升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以花椒、麦冬、川芎等为研究对象,加强大健康产品开发,提升中医药产品附加值。

为进一步促进四川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厅整合全省特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和医药健康优势资源,初步建成“1234N”的全域四川健康养生旅游框架。即一个核心(成都),两大区域(川南和三州地区),三大中心(青城山、峨眉山和攀西旅游区),四大板块(文化旅游板块、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板块、民族医药生态旅游板块、中药资源科考旅游板块),N条精品线路(“阿坝藏羌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探寻”“甘孜藏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探寻”“攀西彝族、摩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探寻”“中医药与佛教、彭祖长寿文化体验”“中医药与道教养生文化体验”等线路)。

2015年-2021年省级财政共投入3.35亿元,推动149个医养结合示范中心或老年医疗机构建设,加大我省医养服务供给。实施社区(乡镇)医养结合能力提升项目,2021年省级财政投入8900万元支持100个具有业务发展空间和医疗服务能力较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构建方便可及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圈。

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体育医疗融合发展”。鼓励医院培养和引进运动康复师,积极推广“运动处方”,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体系,将相关指标纳入居民健康体检推荐范围。加强针对老年群体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支持构建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体医结合服务新模式。积极支持健身房、体育馆等加大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引进,设立相关医疗保障部门,推出伤后复健的系统化服务。

三、打造大健康产业融合应用场景,推进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多领域产业联动和深度融合

为促进大健康产业多领域深度融合联动,我委联合相关厅局在不断探索和打造相关产业。推进绵阳市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2016-2018年省级财政共补助600万元,支持绵阳市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随访采集包、智能监测床垫、健康小屋等智能终端。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民政厅开展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基地推荐活动,推动旅游医养、智慧医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家企业、11个基地及34个街道(乡镇)成功入选国家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健康管理方面,鼓励各地通过“互联网+医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以及养生养护、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服务。雅安市打造智慧医养平台,在雨城区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结合“智慧家医”工程,用数据通道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宜宾市创新推进智慧医养信息化服务新模式,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发了智慧康养信息平台,覆盖社区和养老机构,联通了养老机构、医院和家庭,开展移动体检、远程监测、家庭医生签约、慢病健康管理等应用,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自贡市上线智慧医养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在养老机构、社区设立11个智慧医养服务站,配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免费提供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测及咨询服务。

健康大数据方面,为促进和规范我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省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6月出台《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办法(试行)》。2020年12月,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四川省健康医疗大数据(温江)应用基地,探索拓展大健康数据产业应用,目前,已初步建成云资源中心、数据服务中心,汇聚了全员人口、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数据资源,在综合商保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应用。

健康金融方面,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积极构建四川大健康产业体系。截至2020年底,泰康、太平洋、国寿、太平等保险集团在川建设养老社区,投资超过40亿元。已开业的泰康蜀园之家一期,提供养老生活单元395户、入住老年人460名;“太保家园”提供794套房间。

健康锻炼方面,聚焦丰富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省体育局将推进《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深入实施,推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联动,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是引导各地各行业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二是指导各地常态化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比赛,以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广场舞5项省级示范赛事活动为引领,推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联动办赛,五级联动实施,让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送到群众身边。

健康锻炼场所建设方面,围绕建好群众身边举步可及、便捷多元的健身场地设施,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省体育局将推进《四川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通过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省级投入,充分发挥中央、省委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各地加大投入,建健身场地设施。近两年来,省体育局以争取中央补助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9780万元,补助全省设施了489个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地。根据省级体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省体育局会同财政厅制定了全民健身设施项目支持政策,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要求逐级申报。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规划指导,强化政策支撑。

根据《四川省银龄健康工程2022年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我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大数据系统,促进健康产业多领域融合,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要求,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持续加强康养旅游政策建设,研究完善康养旅游行业标准,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康养旅游规划及康养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出台专项含金量高的康养旅游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康养文旅项目要素保障、品牌奖补等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康养旅游持续发展。持续推动示范基地遴选,培育一批重点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落实2022年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持续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和“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诊所备案管理。加大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力度,加强互联网医院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制定《四川省“十四五”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制定推进婴幼儿托位建设年度指标和计划,深入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创建活动

持续推进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提升川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能力,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大力提升中药材质量。不断加强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引进保存品种、扩大保存面积,开展基础研究,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按照《四川省开展天麻、铁皮石斛、灵芝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三种食药物质试点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地项目建设;持续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扩大项目支持范围,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建设;根据财力状况,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实施情况,研究制定对应标准的支持政策,补助各地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继续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二)推进市场化运作,创新发展模式。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符合四川发展的康养旅游模式,用好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叫得响”的康养旅游品牌。注重“康养+金融”,联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创新文旅金融信贷产品及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康养项目加大信贷支持。指导各地创新完善康养文旅产业与金融合作的政策举措,鼓励各地推动设立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在政策引导、项目对接、信用增进、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为康养文旅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在我省开发建设康养文旅项目,依托项目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等养生业态康养机构,培育发展一批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康养服务品牌。在已推行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的地区持续做好产品服务升级工作,从责任优化、合规优化、服务优化等三方面持续发力。在具有开展意愿和条件的地区稳妥推行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做到紧密贴合本地老百姓需求,研发更具本地特色、符合本地医保实际的普惠式保险产品。引导保险公司加大创新型、差异化、高品质的产品研发,积极开发与基本医保相衔接、保障自负医疗费用的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产品,优化开发和推广面向老龄、慢病等特殊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为不同人群构建起全方位、多样化的健康风险屏障。鼓励保险机构不断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利用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着力保障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严格合规管理,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行,鼓励保险公司布局医、养、药、护等上下游多领域健康管理服务业务,打通“医+药+险+服务”产业链条,促进健康增值服务增量提质,打造四川城市特色健康名片。引导现有的养老险、健康险专业性机构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回归保障本源,积极服务健康四川。

衷心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