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0年5月归档) > 先进典型

患儿喜欢的儿科医生周晨燕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9-07-24 】 关闭

logo

 

 

  

  周晨燕,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慈善办公室主任。先后获得了全国2014年三八红旗手、四川省2013年三八红旗手标兵、四川省2011年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妇儿工作者、全国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称号。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将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周晨燕不仅专注于患儿疾病的救治,她更用一颗柔软的心,开辟医者的“慈善”事业。因为她的善心善举,许多贫困患儿重获生的希望。她被人民日报称为“倒给患者红包的医生”,患儿亲切地叫她“周妈妈”。 

  “贫穷”让她走上公益的道路 

  周晨燕一直从事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国年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强的诊断处理能力;熟练掌握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及讲座,参编著作近10本,其中两本套教材为副主编,一本人卫社出版书为学术秘书。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儿童血液科的治疗对象都是孩子,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周晨燕不得不频繁面对受白血病折磨的患儿,不得不时常陷于“职业所赋予的痛苦中”。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她发现,太多的“白血病”患儿并非本身初发的病情严重而离去,他们大都家境贫寒,没有钱治病,或是因筹措巨额医疗费用而耽误了治疗。一个白血病患儿正常情况下从入院就诊到完全治愈,加上营养费用,大概在15万到20万之间。周晨燕觉得,或许医生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她开始有意识地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老板。然而,“化缘”并非一帆风顺,对方常常会提一些无理要求。直到小女孩璐璐因为家里拿不出路费和治疗费,没有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在还没到医院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情给了周晨燕巨大的打击,同时,也推动单打独斗的周晨燕走上了公益道路。在璐璐葬礼上,2遇到云公益负责人傅艳。两人开始总结之前操作的种种问题,从资金筹措到爱心捐款的申请,再到救助金如何迅速拨放到位,“当时我就坚定了一个想法,救助病患儿童,必须和公益结合起来。”周晨燕说。 

  心灵微光打造倒给红包的周妈妈 

  多年来,周晨燕在为患儿解除病痛同时,不但通过各种帮助筹措医疗费用,还屡屡慷慨解囊,给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用爱心点亮小生命重生的希望。在她心里,给予一个孩子哪怕一点点生的希望,就是维持一个家庭完整和幸福的希望。 

  从医20余年,病人赠送的红包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她都一一拒绝;难以拒绝的“红包”,便交给护士长让交在患儿的住院帐上。她小心翼翼地维持患者的尊严,患者给她送土特产,她都收下,然后再折成现金或者购买超值的礼物,回赠给病人。在周晨燕的柜子里,常年备着一些“红包”,它们不仅作为对难以拒绝的礼物的超额回馈用,还往往被用来帮助一些贫困的家庭。每当遇到贫困患者,周晨燕总是慷慨解囊,有时几百元,有时上千元。到底送出了多少“红包”,她记不得也数不清了。她被人民日报称为“倒给患者红包的医生”。 

  小振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也是数百名受助者中幸运的一位,虽然顽疾缠身,家境贫寒,但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力量。”周妈妈”带领着她的“晨燕爱心救助账户”向他们这个贫困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此小振宇父亲为表对周晨燕的感激之情,精心作藏头诗一首:“周到关爱医术精,晨曦初露查病情,燕语博爱赛父母,好人品德冠古今!” 

  从“气球墓园”到“留住贫困小白的笑脸” 

  20184月,金沙陵园一隅的“气球墓园”迎来最后一位安葬者。这里沉睡着6个小生命。在这个“儿童墓园”里,总会不时地挂着气球,摆着糖果和玩具,与黑色的冰冷的墓碑相比,透着一丝温暖。为什么挂着气球?那是3岁的璐璐临走前2毛钱的心愿。鹏鹏最爱奥特曼,倩倩喜欢的小猪图像…周晨燕在挑选礼物的时候,总是记得很清楚。这些礼物的背后,是6个悲伤的故事。 

  血液科病房,每年都有一些贫困孩子过早离开人世。为了给逝去的孩子安个家,周晨燕与志愿者们通过募集慈善捐赠,在成都三圣乡大安桥村的金沙陵园购置了一块特殊的“公益儿童墓地”。 

  璐璐未能实现得到微笑心愿给了周晨燕很大触动。此后,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她特别注意抚慰患儿和家属,将志愿者活动引入儿科病房,并有效地协调、管理各个志愿者团队的活动。组织、参与患教活动;组织家长群及家长心理抚慰活动;成立“微心愿吧”,组织社会各界微心愿志愿者参与关爱肿瘤患儿的行动中;组建“梦想书屋”、“晨燕爱心书屋”、“爱心病房小课堂”丰富患儿生活并促进患儿康复后回归正常学习、生活。与志愿者及爱心企业一起,为肿瘤患儿家长联系安排工作,力求从根本上缓解肿瘤患儿家庭贫困问题。“爱心病房小课堂”被中新社、四川新闻网等报道,中新社的报道“四川白血病患儿”病房课堂”:以微笑对抗病魔”已被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30多家媒体转载。 

  白血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无数贫困家庭举步维艰。你不知道,在这条未知的医路上,他们到底有多艰难。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在孩子确诊之前,从未来过大医院,甚至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大城市,一纸诊断书使他们惶恐又迷茫。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房,有无数张稚嫩的面孔。他们年幼,却有你想不到的坚强,他们无知,却懂得体谅父母的不易。每一位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带着爱,带着对生命的渴望,来到人间带给人们欢乐。我们多么希望,医学无法治愈的孩子能圆梦最后的心愿;多么希望,在每一个祭奠的清明节,能少去看望一个因为贫穷去往天堂的天使;多么希望病房里正在治疗的宝贝,都能不留遗憾地好好活着! 

  经过周晨燕和成都市怀仁社工多方努力和前期筹备,2018330日,“留住贫困小白的笑脸”项目正式立项。该项目用于为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的0-18岁患有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贫困儿童提供1万元或3万元的小额医疗救助金,重点资助治疗前期因费用问题面临放弃治疗,治疗中后期资金中断的患儿群体;以及为部分因无法救治的患儿实现临终心愿。 

  除了医生能做的,我还能做点什么? 

  周晨燕副主任20165月到我院工作,在她的努力下,资助的患儿已不再局限于白血病患儿,通过和睦家基金、爱心家园等8个项目,捐助各类疾病贫困患者450人次,630万余元;并举办各类患教讲座、爱心病房小课堂、为患儿送礼物、点亮微心愿等爱心活动近300次。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周晨燕积极参与各种公益讲座。她以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为线,以“爱心传递 生命力量”为主题,让学生、让工人、让社会成功人士感受到帮助为患儿们带去的快乐和希望,传递仁爱与力量。 

  身为医者,却常怀父母心,面对被巨额治疗费用压垮的家庭,面对孩子们渴望活下来的眼神,周晨燕始终在问自己:“除了医生能做的,我还能做点什么?”周晨燕对患者所负不仅是治病救人的责任,还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她理解所有患儿父母高度的焦虑和无奈,她要用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化解这种难以摆脱的无尽悲哀。她所追寻的,是彻底消除了白血病侵袭的理想境界,是不再有恐惧和悲伤的心灵家园。(四川省人民医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