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向王振义同志学习(2017年7月归档)

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2-01-21 】 关闭

logo

 

  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两位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继神经外科学家王忠诚、肝胆外科学家吴孟超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医卫领域科学家。

  据统计,此次医药卫生领域(通用项目)共有37项成果获奖,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占获奖项目(通用项目)总数的13%,略低于去年获奖比例(15%)。

  王振义教授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自1954年起,王振义从事血栓和止血研究,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最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种可治愈的白血病(相关报道见今日第2版)。

  此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研究成果《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等30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戊型肝炎病毒免疫优势构象性抗原决定簇的发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等2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反应的信号转导研究》等4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从获奖成果的研究内容看,半数以上的研究项目均围绕最新病理机制对当前疾病防治策略的改善,以及新型医疗器械、新型药物等新兴医疗技术向临床大规模应用或产业化转化等内容展开,由此反映出国家对于医学创新以及转化医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据介绍,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健康报》1月17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