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 医改相关文章

四川省医改动态2022年第4期-德阳市四个聚焦构建村医“引育留用”新格局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2-09-30 】 关闭

logo

近年来,德阳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人才队伍“引育留用”难题,通过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效破解了乡村医生年龄老化和学历偏低导致的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一、聚焦队伍建设,精准施策“引人才”

一是免试注册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力量。对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等相关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允许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根据编制岗位可采取公开考核招聘的方式优先招聘。二是乡聘村用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水平。大力开展乡聘村用”,要求新进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由乡镇卫生院派驻到村卫生室执业,全面实行乡村医生“人员、财务、资产、业务、信息、绩效”一体化管理。三是资源整合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按照“一村一室、一室多点、一点多医”原则,落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决策部署,推进村卫生室整合,整合后年老乡村医生退出,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二、聚焦骨干引领,立足本质“育人才”

一是实施村医领头人培训。每年利用中央资金国培项目,在全市遴选优秀乡村医生,重点培训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着力打造村医“领头人”。目前已累计培训近100名村医领头人,在农村疫情防控、实施基本公卫项目与基本医疗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实施村医骨干培训。委托四川省护理职业学院开展小班教学,对全市60岁以下的村医骨干力量进行脱产培训,主要培训健康管理、临床基本技能、疾病诊治理论等,提升乡村医生专业实践技能,共计培训乡村医生中坚力量650余名。三是实施村医全覆盖培训。市、县卫健部门与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全覆盖培训,重点培训疫情防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提升乡村医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与基本医疗技能,每年培训人次不低于2000人次。

三、聚焦上下联动,注重能效“留人才”

一是多种方式保障村医待遇。出台《德阳市乡村医生退出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需求。对未满45周岁的在岗乡村医生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对年满60周岁的离岗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允许45-60周岁的在岗乡村医生自愿选择以上两种补助方式中的一种。二是建立待遇保障固定增资机制。离岗乡村生活补助由工作年限补助加基础补助组成,工作年限补助按照每工作1年15元标准执行,基础补助参照当年德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30%标准执行。在岗乡村医生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个人缴费额度的40%予以补助,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按照当年企业职工缴费最低档的40%予以补助。三是建立村级医疗“空白点”保障机制。针对村医退出可能出现的村级医疗“空白点”,采取乡镇卫生院选派执业(助理)医师定期驻点或巡回方式,确保村卫生室工作正常开展,村级医疗不缺失,保障当地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需求。

四、聚焦固本创新,锤炼能力“用人才”

一是推行一体化服务。绵竹市孝德镇卫生院开展医共体内全专结合家庭医生双向转诊全程跟踪管理服务。群众就医起始于家医团队中的乡村医生,通过绿色通道预约卫生院,需要转诊患者转诊县级医院,康复阶段转回卫生院,出院后乡村医生进行健康管理的步骤,落实全程健康管理,实现“诊、治、康、访”三级联动一体化服务,分级诊疗成效明显。二是创新三单服务。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着力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实行医疗机构制单、群众点单和家医团队接单的“三单”模式,定制免费至4800元不等的6种不同类型服务包,涵盖健康档案管理、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等,实现全程健康管理。三是推行全方位服务。什邡市以家庭医生为抓手,探索“医、养、护、康”全方位服务路径,推动老年人关爱服务从“养老”转为“享老”,通过分级诊疗护理,按需精准把脉,形成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动态管理机制,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照护服务,达到安宁有温度,医疗有保障。

通过不断健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有村医,村医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历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年龄全部在60岁以下,基层医疗机构中中高级职称比例达20.4%,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