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医改动态2018年第1期 成都市新都区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 积极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8-10-10 】 关闭

logo

近年来,为缓解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与区域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成都市新都区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着力强基层、活机制、促均衡,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

一、三联动、三推进,深化紧凑型医联体建设

(一)区域医疗机构联动,推进多种形式医联体贯通优质医疗资源。

一是组建四个综合医联体。积极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以新都区人民医院、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新都区中医医院4家区级公立医院为枢纽,向上分别联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城市(军队)三级医院,向下覆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二是建立两个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新都区妇幼保健院向上联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向下覆盖区域内妇幼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妇幼健康专科医联体,促进新都区妇幼保健服务管理提档升级;结合新都区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建立以新都区中医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为网底的中医专科医联体。三是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依托新都区人民医院成立新都区域医学影像阅片中心,覆盖该区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民营医疗机构,联通对口支援的甘孜州理塘县人民医院,探索实践“基层检查+区级医院诊断+华西疑难会诊”模式。2017年完成阅片25577张,出具诊断报告12948份。

(二)医联体内上下联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下沉优质医疗人才。城市三级医院每月选派专家到区级公立医院坐诊。区级公立医院聘请医联体内城市三级医院专家担任学科主任、名誉主任、首席专家,同时选派业务骨干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科室主任、护士长,开展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科研和项目协作等。二是医务人员上挂培训。城市三级医院为医联体内区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进修岗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带项目任务到区级公立医院上挂培训。2017年,城市三级医院人才资源下沉606人次,区级公立医院人才资源下沉804人次,培训医护人员1.4万余人次,填补学科(专科)空白10个,技术项目空白120项。

(三)医联体内服务联动,推进优质服务下沉与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融合。

一是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区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双向转诊服务科室、服务窗口。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等城市(军队)三级医院分别为新都区级公立医院预留门诊号源20个,预留床位5张;区级公立医院每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门诊号源25个,预留床位9张。2017年,区级公立医院上转患者1659人次,下转病人1423人次。二是实施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171月,依托区域医学影像阅片中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和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实现区内5家区级公立医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横向互认”。三是依托“互联网+”开通远程医疗服务。新都区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利用信息系统开通远程会诊,向区域内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共享;开展网络联合门诊,实现门诊服务下沉延伸;利用移动智能查房系统开展桌面联合查房,实现上级医院专家在线远程指导,帮助区级医院提升住院诊疗服务水平。

二、三优化、三提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优化团队结构,提升群众认可度。

一是实施多专业融合。组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由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涵盖公共卫生医师、中医医师、执业营养师、社区护士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强化医护结合。二是注重联系群众。将熟悉基层、群众信任的村妇女主任引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担任宣传员、联络员,拉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群众的距离,有效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宣传进村入户。三是配强专业督导。区级公立医院下沉的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团队其他成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截止2017年底,该区已组建10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功签约433720人,签约服务率达51.11%,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57195人,签约服务率82.16%

(二)优化服务方式,提升群众知晓度。

一是开展巡回式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辖区内社区、村小组、企业等实行包片挂点制,在责任区域内定期开展巡回服务,为群众宣讲健康知识,开展日常健康管理服务,并邀请医联体内各级医院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二是固化服务载体。在辖区内的园区、社区和部分大型企业、建筑工地、居民小区建立“健康小屋”,配备电子血压计、体重身体脂肪测量器等易操作的自助体检仪器。依托“健康小屋”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到“健康小屋”组织健康知识讲座,为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三是开展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为群众就医和预防保健提供便利,让群众在家就能享受到全面、便捷、贴心的健康服务。

(三)优化服务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服务。针对儿童、孕产妇、老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建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档案,制定“量体裁衣式”免费签约服务包,定期开展“面对面”随访,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二是探索有偿签约服务。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有偿签约服务,内容以预防保健为主,突出中西医结合,目前提供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病人群健康服务和健康体检优惠服务四种有偿签约包。三是开展快递寄药服务。针对辖区内长期外出的签约门特患者,提供快递寄药服务,将药品小邮包变成健康大礼包,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群众健康“守门人”的服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