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四川医改动态第7期-成都市积极探索“三医”联动暨系统集成改革新路子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3-01-04 】 关闭

logo

成都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强化改革系统联动,协同推进优化就医秩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等各项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强引擎”为支撑,高位推动医药卫生综合改革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位副市长分管“三医”的高效改革决策机制,同步健全监测、督查、通报、约谈、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6项工作推进制度,完善保障支撑政策,形成改革推动合力。市领导带队赴三明考察学习并多次邀请三明医改专家开展“三医”联动改革经验教学,因地制宜制定成都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探索重点环节改革创新。印发《成都市推动基层卫生“三医联动”系统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在城市新区、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选取11个区(市)县作为试点单位,基于各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产业特点和未来人口规划,分类建设满足“公园城市”宜居所需的成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供给侧”为重点,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组建符合成都实际的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161个,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中心城区探索网格化城市医联体模式,对“下沉人员待遇、诊疗服务收费标准、病人住院转诊报销、药品耗材衔接”等十项政策给予突破支撑,截至2022年9月底,医联体内累计上转患者5.97万人次,累计下转患者65.86万人次,实现人才技术双下沉,业务管理双提升。远郊区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县级医院将286家村卫生室纳入统筹管理持续推进“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建成全专结合门诊146个,“全+专”家庭医生团队732个,在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率和管理率达到80%和70%此外,率先17个区(市)县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区域,建设21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立市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三)“高质量”为目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建立公立医院长效投入机制,对市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6项政府投入责任进行量化和实化,逐步化解公立医院合规的长期债务。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36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医院当年业务收支结余待分配额按规定扣除各项基金后,按比例用于发放职工奖励和集体福利,医务人员人均绩效工资达到18.82万元。加强我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截至目前,立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3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市四医院精神病学等9个专科进入中国医科院科技量值学科百强榜,较2021年增幅达80%市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公益性”为导向,强化“三医”联动协同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思路深化公立医院价格补偿机制探索高频次、广覆盖、有升有降、省市县联动的价格管理机制,分4次开展4017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稳步提高。常态化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人工关节等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全部落地,群众可选择使用的集采药品已达到357个、医用耗材达到7类,药价、医用耗材平均降幅超过50%、80%。全面铺开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工作,引导医保支付逐步走向“价值付费”全市纳入总额控制下按病组分值付费结算医疗机构达809家,结算病例达258.63万例,结算金额115.92亿元,占医保付费比例达72.44%,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4.50%、77.36%。

“大健康”为统领,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连续多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国家标准上提高10元/人,增加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市级服务项目。加快县级疾控机构升等达标推进锦江、青羊、金牛、温江、简阳、崇州等6个区(市)县等级评审工作,申请12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全市县级疾控机构均达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积极推进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市3044个村(社区)100%完成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组建。构建市—县两级覆盖全域的精防、癌防服务体系,23个区(市)县均建立精防办、县级癌防中心。高质量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11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占比达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