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医改专栏

四川医改动态2023年第1期-双流区三抓三强三提升探索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新路径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23-06-25 】 关闭

logo

双流区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聚焦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不高等现实问题,以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为抓手,从体制改革中找动力,在机制创新中谋发展,实施三抓三促三提升行动,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质量。

一、抓顶层设计强保障,提升管理运行活力

一是加强领导,促进驱动力。建立区党政一把手专题会议、定期调研工作制度,始终按照城市名片、基础支撑、先锋力量定位,统筹研究区域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探索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路径,疏通政策、项目执行的堵点难点。发挥目标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纳入区委深改考核,建立督导跟踪机制,每月通报基层综合改革推进情况,推动此项工作做细做实。加大基层医疗卫生财政投入,2022年投入资金3.18亿元,较上年增长36%二是均衡布局,促进竞争力。依托区委“432”镇街组团式发展建设,撤并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不相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梯次打造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蓄力推进东升、九江、西航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分级分类启动110个村卫生室提能提级建设,全面做好场地、设备升级改造工作,在具有辐射功能的村(社区),试点建设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织密卫生健康服务网底。三是政策支持,促进发展力。出台《成都市双流区空港健康英才培育和引进办法》,建立全区基层骨干医生人才库,深入实施区管院用,创新开展镇聘村用人才管理改革,区财政每年落实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全额保障脱产服务基层人员的绩效待遇,建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医疗骨干队伍。2022年以来,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占比提升至95%、副高级职称增加至64名,累计引进高职称人才8名。

二、抓内涵建设强供给,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创新发展。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协同发展原则,组建分别由三家区级医院牵头的医联体,构建“3+11”的基层医联体网络,强化全区52个质控中心能力,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统筹区内医疗资源,与市七医院、市四医院建立11个专科联盟。全面推进与上海奉贤区结对共建工作,实施基层全科医生同质化培训项目。二是补齐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短板,实现错位发展。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加专科建设,实现一院一特色目标,重点建设好基层专病门诊、省市级基层特色科室,擦亮西航港儿科、东升康复科、九江妇科、彭镇治未病科等双流医疗名片,以特色专科为支撑,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成立挂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区级全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开展医疗质控、学术交流、基层提能培训、技术推广及成果共享活动。近三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人次年均增长14%以上。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协同发展。启动区域慢病管理、影像、远程心电监护三中心建设工作,由区级医院远程协助基层完成疑难、危急患者的部分院前诊断,为及时转诊提供支撑;针对基层突发性心源性疾病早期诊断难的问题,启动全市首个心电云项目,搭建“N+1”云服务网络,即患者可在11家基层医院和1个健康小屋接受实时心电监测并上传数据,1家区级医院可通过云端对上传数据进行评估、筛查,准确研判患者病情,及时救治病人,辐射辖区45岁以上人群35万人。

三、抓特色创新强发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做实家医签约服务。建立“1+N+X”形式的健康管理小组,家医与微网格员双向融入,全区10073个微网格员融入家医团队,并建立协作沟通机制。借助街道物业联盟平台,试点运行互联网+物业联盟家医服务模式,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签约路径,促进社区医防融合。完善家医签约服务一统三制(即签约服务统领医防,实行分工制、责任制和全员制)管理机制经考核和成本核算后不低于70%的家医签约服务费作为绩效增量发放,家医待遇人均年度增加9000余元,2022年家医签约服务率41.09%二是做好一老一小服务。紧扣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养老院两院一体的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黄龙溪医养结合中心提档升级,2个区级示范性医院中心启动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生活照料、舒缓医疗等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怡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普惠托育项目,试点建设蓉易托项目,构建医++教三位一体儿童友好健康幸福场景。三是做优三生融合试点。结合公园城市建设,以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建设为主线,将健康融入各个领域,在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居民社区等场所打造健康驿站、健康小屋、妇女保健一站式服务中心等精品公共卫生服务场景4个,建成健康微服务共享空间等特色家医服务站点3提供健康咨询、健康宣教、健康监测、中医药保健、智慧设备穿戴等健康服务,惠及周边群众15.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