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 > 芦山强烈地震医疗救援(2017年7月归档) > 医疗卫生工作简讯

不同的岗位 一样的情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抗震救灾侧记(第三十六期)

阅读量: 【发布日期:2013-05-03 】 关闭

logo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广大职工心系灾区,在不同的岗位上伸出援助之手,不论在灾区还是在医院,不论是在救治帐篷还是在病房,都竭尽全力为灾区群众撑起生命的一片天。
   为了新妈妈的笑脸
  4月23日,从地震灾区转入医院的一名孕妇剖宫产顺利分娩下一健康女婴。新生命的到来本应是快乐的,但她入院以来一直紧张不安,难以入眠,特别是夜里或者一个人独处时,一听到声音就会肢体发抖、惊醒心悸、烦躁,总是担心再次发生地震危及生命安全。华西附二院心理咨询师陈静老师通过对她的全面心理评估,决定对其进行支持性为主的心理干预。遵循“设身处地理解”、“坦诚交流”、“有效沟通”三步骤,鼓励她与来自地震灾区的其他孕产妇多进行沟通交流,建议她的家人轮流陪伴,与她多说话,夜里可打开床头灯增加安全感,尽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刺激。陈静老师还与医生护士协商,及时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尽量多陪伴产妇及新生儿,教她学习新生儿护理、产后恢复等相关知识,分散其注意力,让她充分感受到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照顾。终于,新妈妈露出了笑脸,一家人又洋溢着久违的幸福快乐。 
  红色120为生命护航
  灾情发生后,快节奏、高强度的救援任务是对司机师傅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前往灾区的道路一侧是松动的山体,一侧是悬崖河谷。险峻的道路、复杂的路况需要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去程,车子承载着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灾区急需的医疗物资;回程,他们更承载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和期望。救援行动中,陈顺安队长及时掌握救援医疗用车需求,协调车辆调度;司机周建勇连续工作大达到48小时,司机郑煜安顿好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爱人即赶往灾区。司机邱继东家在震中,在得知家里房屋坍塌、家人受伤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紧随第二支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灾区。自4月20日13时22分至22日20时,短短两天时间,他们安全护送救援医疗队员、灾区病患往返成都与芦山4批次40余人次,行程1500余公里。
  年轻的麻醉师
  黄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随华西第二医院第一支抗震救灾队奔赴灾区。4月21日凌晨黄瀚医师经过42医院军用帐篷时发现一名情况危急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气管内插着管子、面色紫绀、极度烦躁,在询问救护人员后,黄瀚医师分析确定患者是严重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并立即对该名患者实施镇静、解除痉挛、缓解炎症反应等抢救性治疗。四个多小时过去了,又一个不眠之夜,黄瀚医师一直坚守在病床旁,精心观察,积极救治,等到患者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天已大亮。黄瀚医师在急救中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技术,得到了医疗急救副总指挥、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王晓毅教授以及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内科教授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