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访 谈:沈骥介绍健康扶贫四川经验
时 间:2018年11月12日
嘉 宾:沈骥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文字实录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请四川省的沈骥书记介绍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的情况。

  沈骥:

  很高兴今天上午有机会能和各位媒体朋友就四川贫困地区的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借此机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在过去十多年,特别是从5.12地震以来对四川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也包括精准扶贫三年来,给我们很多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宣传报道和评估推动。四川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对我们卫生健康行业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数量还是相当大。而且有一个特点,大多数是深山老林,民族贫困地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还特别的欠缺和落后,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还亟待加强。

  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一位彝族村民告诉总书记,以前她生病了,以为是有鬼附身,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只要改变生活习惯,搞好卫生,就会少生病。听了村民的讲述,总书记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一定要驱走愚昧落后贫穷这些‘鬼’”。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引导群众破除迷信,养成讲卫生好习惯,防止“病根”变“穷根”,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2013年到2017年,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全省贫困地区,基层群众接受健康教育和主动寻医问药的人次数大幅增加,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5年底的184万下降至2017年底的75万,下降了59%,健康扶贫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依托各级党委政府,实行分级负责,健康促进全覆盖

  省级负总责,联合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出台《四川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作为总纲,绘好蓝图;配套出台《进一步强化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通知》,压实责任。

  市县抓落实,针对贫困地区疾病谱和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广元市苍溪县制定了《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单位,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县级重创建,以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县城创建为抓手,推进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凉山州会东县去年启动健康促进县创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将健康促进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律作用,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根据疾病流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健康教育有的放矢

  培养各类健康教育人员,夯实基层网底。制定贫困地区健康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分期分批、有针对性的为三州培养健康教育人员。今年1月,我们选派了1934名医疗卫生人员,赴88个贫困县“传帮带”;今年6月,我委再次选派703名优秀干部,赴凉山11个深贫县综合帮扶。

  针对不同疾病防治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培养贫困人群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开展“五勤洗”、“五不做”健康教育。在凉山彝区,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推广安全套。在甘孜阿坝藏区,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针对这两种疾病,我们开展大批的,比如将不同健康知识,印制成汉、藏、彝三语下发。

  组织各类健康教育活动,增进群众接受度。在45个深贫县,开展“健康红旗能手”和“卫生家庭”评比。连续三年,在藏区开展“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家人”健康知识上高原活动。依托本土明星,创作李伯清话健康栏目,用原汁原味的四川话,幽默诙谐的散打评书,讲解健康知识,贫困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

  三是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注重分众施策,让贫困群众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第一,抓好学生这个重点。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由学生影响家庭,带动全家养成健康习惯。在甘孜州中小学校园开展包虫病防治课间操,让学生在运动中牢记健康知识;在凉山州开展“健康中国 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从学生抓起,远离艾滋,健康成长。

  第二,抓住寺庙这个关键。大量的僧侣健康习惯和卫生知识相对落后,我们持续的送健康进寺庙,普及宣传教育。

  第三,抓牢广大贫困人群这个核心。比如我们开展贫困群众健康知识“五进五讲”行动,依托党委政府开设的农民夜校,普及健康知识,让贫困群众成为健康明白人和健康的主人。

  四川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工作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但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彝区藏区“一步跨千年”,针对广大基层群众,少数民族的群众,健康教育还任重道远,特别是卫生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四川的同志有坚定必胜的信心,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卫生健康防病治病的同时,聚焦愚昧落后,把贫困地区的健康促进作为一个重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引向持久。谢谢大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

  据我们了解,四川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省因病致贫返贫的人口从2015年底184万下降到2017年底的75万,想问一下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沈骥: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截止到去年底,整体上有五个指标反映过去三年多四川在健康扶贫方面所取得的整体成效。第一,四川贫困地区所有贫困人群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建档率提高到98%以上,几乎是全覆盖。第二,贫困人群的医保参保率和各种医疗救治扶植的支持率实现百分之百。第三,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个人支付已经连续三年持续降低在10%以内。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连续三年都是5%以内。第四,贫困地区特别是45个深度贫困地区,连续三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而我们人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而且这个寿命和内地的差距和成都地区、绵阳地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这些人群当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我们三年前的184万人已经降到去年底的75万。四川的主要抓手叫“5432”整体策略。

  “5”是我们在三年半以前接近四年前针对我们人群的状况开展了五大健康扶贫行动。第一大就是我们的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凡是有病的人要建卡,要有特别的资助和医保。第二是公共卫生保障行动,主要针对没有病的人群,应该有健康知识的宣传,预防中的接种强化,让他们少得病。第三是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主要是我们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渐达到国家要求,服务能力提高。第四是在我们贫困地区想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没有医生或者没有好医生,我们搞了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用几个措施来使他们人群的数量增加,能力提高。最后是四川一个特殊的也是我们深度贫困地区,我认为也是贫困的一个拦路虎,脱贫的拦路虎,就是超生问题。

  我们针对20多个凉山地区比较严重处在超生的地方开展了生育秩序整治行动,整顿穷更生,生更穷的恶性循环希望能打破。在去年全国聚焦深度贫困,我们四川研究了45个县他们更有问题,启动了四个工程,第一个工程是针对45个县的医疗机构建设的填平补齐工程,在标准化建设、能力建设上加强。第二是对45个县更缺医少药,更缺医生,我们搞人才振兴行动,怎么样招录、培训、提升。第三是优质资源下基层传帮带,过去到我们对口资源的人下去帮看病、帮防病,这次聚焦45个县,每个人下去要师带徒,一带二,一带三,通过一年年把基层队伍带起来。最后是基层医务人员履职尽责考核推动工程,要促进它内生动力,基层医务人员要行动。这是“4”。

  “3”是长期开展的,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最后是四川的一个“川菜”,贫困道路上两个疾病对四川深度贫困地区影响特别重,在凉山主要是艾滋病,在甘孜阿坝主要是草原的包虫病。针对这两个病我们开展了艾滋病攻坚行动和包虫病防治的推进行动。

  这是“54321”构成的做法,来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在卫生口的经验,这个经验还要不断地坚持巩固和完善,我相信在不久的时间,这个效果会更加凸显出来。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看到这里“健康教育进家庭”,针对的群体是患者家庭,贫困患者家庭是什么样的概念?里面提到要培训每家要有一个健康明白人,这是怎么来做培训?健康教育进家庭有四个任务,有一个是每个患者有一张健康处方,没有提出约束性的指标,是不是比较难达到?

  主持人:

  这个问题我先回应一下,再看看我们嘉宾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可以补充的内容。关于健康教育进家庭的问题,在贫困地区我们想要让健康教育落地,必须让健康教育走进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贫困的家庭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因为疾病致贫和返贫的家庭占据贫困家庭当中的相当一部分。让知识进家庭,一是要贫困家庭自身能力提升,二是一定要有外界的扶助,我们要请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能够在对家庭的健康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开具一张健康处方,它是一种简约的说法,实际就是给家庭进行健康指导。

  比如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应该在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上注意什么,要进行个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解读。“明白纸”实际上承载的是健康知识,我们写的是一张“明白纸”,也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可能是一张健康知识的卡片,也可能是一幅漫画,也可能是一个贴心的提示。像独龙族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这张“明白纸”要根据独龙族的特点,很多东西不能机械的去看,我们总的想法是健康知识落地,要通过外界的支持,比如说专业人员、扶贫干部、第一书记、计生专干都是在基层跟贫困人口面对面接触,请他们来传递健康知识。当然核心知识一定要标准规范,这是由我们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共同完成的。但是要把它转化成群众能接受的方式。

  “明白人”讲的就是自身的能力建设,总体来说是家庭中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人,比如家里有学生,知识程度比较高人的要成为健康的“明白人”,带领全家提高健康素养水平。这我们也是从各地的经验当中抽取上来然后再概括化表述。

  沈骥:

  这位媒体朋友谈得很好,进家庭,我们刚才讲的第二大行动是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这个保障行动我们在研究政策的时候,整个贫困地区的全人口的每个家庭我们都得做,也许是去年脱贫了,但是很脆弱,我们到了2020年只有两年,按照我们四川的计划,2020年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贫困县都要摘帽,贫困村都要脱贫,但是真正让广大群众担心的和基层干部最担心的,他们老来问我们的就是一个问题,脱贫之后这些公共卫生的政策怎么办,会持续吗,比如健康教育进家庭。我说必须持续。因为我们最担心的真正他以后返贫的原因很多,最大原因是医疗,是得重病,病早期发现绝对不会影响家庭的收入,甚至劳动力还可以维持,但没有一个持续的公共卫生的保障,没有健康教育进家庭,就算今年脱贫,明年一个大病,花这个钱不说,劳动力也丧失,就业保障也丧失,很快这个家庭就再次陷入贫困。

  我们特别强调贫病之间的关系需要健康维护。他们后来想了,说在我们这儿可能就是伤,因为山高路远,群众骑摩托车很容易受伤,一伤就残疾,也跟疾病有关系。所以刚才给大家讲的“五不做”,有两个不做特别有意思,不鲁莽驾驶,不饮高氟茶,地方有一个土习惯,饮高氟茶,由于氟中毒,造成骨和关节的严重疾患,40岁驼背,不能劳动,这个贫困就永久维持下去。进家庭这些宣传还是真正点点滴滴的。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两个问题:

  第一,卫生部门在整个扶贫领域往大说是健康扶贫,而且今天我们三位省领导介绍的好多成就也是健康扶贫的成就。我想问一下健康促进和健康扶贫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各自的定位主要职责在什么地方,是一种互补关系还是一种并列关系?

  第二,健康促进在各个省里面,在具体比如从我们现实的角度到底要做什么,比如让养成卫生习惯,当地是怎么不卫生,能不能再形象一点具体一点,我们不讲五条措施,稍微再社会化一点。

  第三,提一个建议,显示板特别好,但是稍微有一点低,下次希望把位置提高一点。谢谢。

  主持人:

  你的第三个建议我先接受,下次就改。我先回应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请另外三位嘉宾视情况进行补充。

  第一个问题,关于健康扶贫和健康促进。健康扶贫是整个脱贫攻坚当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最难的一块“硬骨头”。目前有相当部分贫困人口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即使到2020年我们全部的贫困村摘帽,全部的贫困家庭脱贫,仍然有可能会出现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压力,这个情况不会随着2020年到来就自然结束。

  健康扶贫,概括说就是要解决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和少生病的问题。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来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这当中我们提出了两个90%的目标,一个是贫困人口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在90%以上,另一个是90%以上的贫困人口看病不出县。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通过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帮助群众牢固树立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掌握正确的防病、科学的就医、合理的用药知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说,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扶贫工作当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有利于贫困人口当中的患病人群存量改进健康状况,也有利于通过防病减少增量患病人群增量。它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既有显绩,比如说河南、四川、云南通过健康教育已经明显的提高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时也是潜绩。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重视显绩,又要重视潜绩。把健康知识、健康理念送到群众手里,非常有意义,这也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这个工作应该说基础性非常重要,在脱贫攻坚战当中能够出台这样一个问题,吸取了地方的经验,又把地方的经验上升国家整体要求,后面还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我们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沈骥:

  我本身是一个外科医生,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诠释一下。宋司长已经很全面的介绍了健康扶贫和健康促进的关系。现在世界总人口当中总发病的情况,健康水平人均寿命一定是和整个社会文明是成正比的,越发达的地区人均寿命越长,人的健康素养越好,疾病发生或者发展的更可控、可限。越是贫穷,比如非洲一些地区,他们的疾病问题需要健康促进的力度必须更加加大。俗话说病从口入,意思是病是可以防治的,不是每个人都得病的。第二句话是病从弱来,身体弱,病也要来。把这两句话记住,诠释健康促进很重要,无论是自身应该有健康促进的意识和习惯,还是我们比较弱,知识什么都很贫乏,需要政府负主责,全社会动员,医务人员也好,社会中其他人群共同促进他们的健康水平提升,他就把病从口入、病从弱来这两个问题克服,可能在一定时间可以在贫困人群中把健康促进做好,他得病的风险就会相应的减少。这是科学已经证实的,也是这三年精准扶贫实践证实的。这也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很好的体现。这是我特别大的体会。